護理專業學生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的調查研究
作者: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護理系 陜西安康 包龍梅
發布時間:2012-09-24 11:22: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目的:了解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及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為今后在護理專業學生中普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護理職業行為中的傳播及蔓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高職學生中抽取2010級新生共366人為研究對象,進行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知識的專題講座,比較培訓前后護生的艾滋病及相關職業暴露知識和態度。結果:①艾滋病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后,護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識、非傳播途徑、職業防護知識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p<0 .01)。②培訓前后護生對艾滋病相關態度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③培訓前后護生對艾滋病相關職業暴露知識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艾滋病健康教育對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結論:對護士進行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提高護士的防護和暴露后的正確應對能力, 將hiv/aids 職業暴露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關鍵詞] 艾滋病 職業暴露 護理專業學生
本文系2009年度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課題編號:AZK09003
艾滋病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醫務工作者面臨更多的HIV/AIDS 職業暴露[1]。護理專業學生是一特殊群體,掌握艾滋病知識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來工作的需要。在我國,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為80.6%,被污染針頭刺傷的占60% [2]。發生針刺傷的主要原因有:防護意識薄弱,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為不規范,針刺廢棄物處理不當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門因工作強度和勞動強度不同,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比例也明顯不同。張洪[3]的一項調查顯示:22%~77% 的護士不知道皮膚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后應如何正確處理,職業暴露后應在多長時間內預防性用藥。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為理論基礎,了解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及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為今后在護理專業學生中普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護理職業行為中的傳播及蔓延提供科學依據。
對象和方法
1.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高職學生中抽取2010級新生共366人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問卷是由WHO的評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險行為的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KABP)問卷修訂而成[4]。本研究結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專家組評定,結合護理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反復修訂和完善調查表,確保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包括五個部分:一般資料、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問卷、艾滋病態度問卷。艾滋病知識問卷:共22個條目,包括調查對象對艾滋病基本知識、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非傳播途徑、艾滋病的職業防護知識。艾滋病態度問卷:共8個條目,包括調查對象對有關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知識的態度。本研究在正式調查前選擇了50名研究對象測試了本問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數(Cronbach’s a系數)為:總問卷a=0.80,知識問卷a=0.71,態度問卷a=0.85。
(2) 調查方法
1)培訓前調查:
選擇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教師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為調查員,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2011年3月到各班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基線調查。
2)健康教育講座:
根據培訓前調查的結果制訂適合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內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進行為期3個月共計3次艾滋病基本知識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
3)效果評價
2011年7月,到各班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后測,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
(3)資料分析
將資料輸入Epi Data建立數據庫,然后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統計描述主要采用均數及標準差、頻數等,統計推斷主要采用了t檢驗,卡方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法。
結 果
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66份,回收366份,回收率100%,共調查高職護生366名,其中男性占2.7%(n=10),女性占97.3%(n=356);平均年齡為18.64±2.17(17~20)歲。
2.艾滋病相關知識
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前后護生艾滋病知識及相關職業防護知識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 .01)。培訓前艾滋病相關職業防護知識的正確率較低,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正確率最高。經過為期3個月的健康教育培訓講座,護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識、非傳播途徑、職業防護知識均有顯著性差異 (p<0.01)。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培訓前后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護生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知識比較(n=366)
3.艾滋病相關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前后護生對艾滋病相關態度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 .01),具體見表2。
表2培訓前后護生艾滋病相關態度比較(n=366)
討 論
1.艾滋病相關知識和態度
培訓前后護生艾滋病知識及相關知識和態度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 .01),這與國內的報道一致[5,6]。表明多種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符合學生心理、生理需要,易于被接受,干預效果顯著。應長期、深入、廣泛地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抵抗艾滋病侵襲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對待艾滋病的態度,給艾滋病人提供更加寬松的生活空間。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在艾滋病的非傳播途徑上認識模糊,錯誤地認為日常生活接觸可傳播艾滋病。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不能僅僅停留在“三大傳播途徑”上,應該針對人們關心的日常生活中的非傳播途徑進一步加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或減輕人們對hiv 感染者的恐懼心理,從而為hiv 感染者提供一個相對良好的社會環境[7]。培訓前后護生對艾滋病相關態度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這提示我們,要通過宣傳教育,使護生學會對他人有關愛之心,不管艾滋病感染者是由于何種原因被感染,他們都是疾病的受害者,將付出生命的代價,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不能讓他們在承受病魔的折磨和死亡威脅的時候,還要承受社會的歧視和冷漠。消除偏見和歧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甚至比知識的普及更加艱巨,需要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艾滋病相關職業防護
培訓前后護生對艾滋病相關職業暴露知識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 .01),表明艾滋病健康教育對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胡斌蓮, 沈亞兒[8]等認為,許多護士因在學校教育中缺少職業防護學習,護士從業后緩慢形成的職業防護意識太模糊,自我防護意識普遍較弱,因而在臨床工作中未能執行標準預防方法。由于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和意識不強,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醫護人員發生暴露后不立即上報,往往是等到病人艾滋病檢測是陽性時才急著向醫院和疾控中心報告,錯過最佳的處理時機[9]。故而職業院校護生艾滋病相關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是必要的,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應加強護理專業學生aids 職業暴露有關知識認知培訓[10],從踏入醫學殿堂之初就應注重培養護士的職業防護意識,以便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綜上所述,對護士進行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幫助護士樹立正確的態度對待和接受HIV/AIDS 病人,并積極參與到防治艾滋病的教育和工作中去, 同時提高護士的防護和暴露后的正確應對能力, 將HIV/AIDS 職業暴露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職業院校的護理專業培養方案中應融合完善職業防護知識培訓, 以幫助護士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參考文獻:
[1]范亞萍,趙萍,朱中平,等. 深圳社區醫院護理人員HIV/AIDS 職業暴露防護知識KABP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20):4166-4167.
[2]申良榮.護理人員被針刺傷的研究現狀[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3):216-218.
[3]張洪.醫務人員預防HIV 職業暴露與減少歧視的調查報告[J].江蘇預防醫學.2006,17(3):25-26.
[4]AIDS epidemic update (Special Report on HIV Prevention). Joint United NationsProgramme on HIV/AIDS (UNAI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7,12.
[5]黃泉星.泉州市部分大學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估[J]. 中國健康教育, 2006, 22 (4) : 263 - 265.
[6]熊文輝,黃粵.深圳某中專學生開展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職業與健康,2007,4(23):588-590.
[7]衛曉麗,王學良,莊貴華,等. 商州市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5 ,26 (6) :487 – 188.
[8]胡斌蓮,沈亞兒.護士銳器傷害的危險因素與防護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49.
[9]邱興慶,龔文勝,唐磊,等. 醫護人員艾滋病防治知識與職業暴露防護干預效果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22(4):86-88.
[10]劉志娟,黃曉,賀莉萍,等.高年級護理學生艾滋病相關職業暴露知識、恐懼心理與護理意愿[J].職業與健康,2011,29(19):2115-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