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構建高效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方法
作者:陜西省眉縣槐芽初級中學 閆思厚
發布時間:2012-09-14 10:40: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如何構建高效愉悅的課堂,是每一個物理教師應該思索的問題,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還普遍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課堂的壟斷化、問題的單一化、媒體的濫用等。筆者從教20多年,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了一條提高物理課堂實效性的路子,現結合自己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認為應抓好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展示物理趣味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測量”后問:你怎樣測一張紙的厚度?學“大氣壓”后,問:為什么鋼筆能吸入墨水?學習“物態變化”后,問:自然現象中的“霧”,“露”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電學”后,提出為什么“100w”的燈比“60w”的燈更亮?書寫臺燈為什么能調光等。
由于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發生的物理現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二、培養師生情感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連,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向往的心理, 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三、加強實驗教學
由于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同學用同一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頌,當四位同學都測量完以后,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于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啟迪。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學生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四、堅持強化訓練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采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于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P=ρgh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又如,“電功”、“電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這對于剛入物理門檻的初中生的確感到困難。
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后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復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業,做作業時應該注意力集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五、發展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聯想,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學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題,發揮其創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聯電路實驗后,利用串聯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光,但K閉合后,L1不發光,L2發光。
這種情況可不可復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于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于“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于想象,沖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總之,構建高效愉悅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是目前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我們應該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步進行,實現教學的高效、優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