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作者:陜西省旬陽縣紅軍鎮竹筒小學 ■文/余有順
發布時間:2012-09-14 11:24: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學術學習新知識的重要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去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下面,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體會。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穿鑿學生樂學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強大的動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創造學習語文的條件。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許多學生的某科學習成績與他們對老師的熱愛與否有關,當他喜歡那位老師時,他對這門功課也會更有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總是想辦法和學生做朋友,讓他們感覺和我一起討論問題、探究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了在每堂課上讓學生對我這個“老朋友”都有“新感覺”,在課前,我一般都和同學們先做一個小游戲,如:我大拇指向上,同學們就坐下,我大拇指向下同學們就起立的小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同學出現了錯誤,而引起同學們陣陣笑聲,使教室里充滿了歡樂。這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創造了學生樂學的氛圍。
二、引入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四年級《小木偶的故事》時,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笑”的故事:從前,有個老木匠鑿了一個小木偶,他有鼻子有眼睛,能走路會說話,真討人喜歡。可老木匠左瞧右瞧,總覺得小木偶臉上少的東西是“笑 ”,于是老木匠拿起它神奇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臉上填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然后,老木匠為小木偶收拾了一個紅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門。小木偶離開家后會發生什么事呢?大家猜一猜。故事一講完,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發起了言。這樣,學生們就對《小木偶的故事》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到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使他們有了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三、設疑導入,激發學習動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歌德曾說過:“要想得到聰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地創設出有啟發性的,趣味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腦子積極主動地轉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 發展。本人在執教《鳥的天堂》一文時,首先提出了“你能想象出天堂是怎樣的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紛紛發起了言,氣氛十分活躍。
四、體驗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堂課中,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小學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他們能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何創造語文學習的成就感機會,就很有技巧。我剛接手現在這個班的時候,發現幾位晨會很不理想的同學,上課時無精打采,討論、回答問題都不夠積極,于是,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就多給他們創造機會,如讀課文時我會說:“你讀課文時的聲音十分悅耳。”習作時在批語中寫“語句通順”、“錯別字少”、“某一個句子寫得十分優美”等等。只尋找閃光點,而對于不足只在指導過程中對事不對人地講一下。也寫上一些鼓勵性批語:“又有進步了”、“相信下次會更讓老師吃驚”等等。這樣,學生會越來越有信心,自然,對語文學習也會越來越有興趣。
五、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授課過程中恰當地選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地把知識技能傳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知識的傳遞,優化教學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多媒體具有直觀性,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感性材料,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首先播放了鳥的天堂視頻,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大榕樹,聽悅耳的鳥鳴,音、像融為一體,這樣,在后邊的教學過程就順利多了。
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總應用得當,就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拓展視野、充實生活的動力。只有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