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的課堂上,如何培養他們認真傾聽的能力呢?現結合自己這幾年的一線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明確要求,提出建議

人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剛入學沒有多久的小朋友來說,他們不懂怎樣去傾聽,所以,教師就要引導他們學會去傾聽他人的發言,給他們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要求,指導學生傾聽,比如說我們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老師講課時你要專心,不能隨便插嘴,要聽完老師的講解,才能舉手發表自己的想法;同學發言時你要耐心,不隨便打斷同學的發言,聽完同學的發言后,再舉手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也可以補充說明。

(2)討論分析時要用心,聽取同學發言時要多加思考,要有選擇地聽取,再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提高。

(3)批評指正時要虛心,當其他同學對你的做法提出異議時,要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

二、口令練習, 感知傾聽

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抽象語言的敏感度不夠,他們往往對操作性強的動作感興趣。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訓練一些口令,如“小耳朵,認真聽!”、“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過來。”等;同時,還可以做一做“我是順風耳”的小游戲,如教師先輕輕說一句話,看看哪個學生能聽到,把聽到的話又輕輕地說出來,小手一直放在耳朵旁做個順風耳的動作,這樣練習幾次以后,當學生一看到老師做這個動作時,就會條件反射,很自然地坐端正使自己認真聽。

三、教給方法,高效傾聽

1.復述訓練。復述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它可以使剛剛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暫時神經聯系得到強化,加深印痕,防止遺忘。

2.聽辨訓練。要想使學生會聽,聽得更深入,還需要我們老師適時地誘導點撥,讓學生在聽同學發言時,用思辨的耳朵去傾聽,在大腦中思辨他的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道理,錯誤在那里等問題。

3.猜想法。當一個同學在發言時,引導其他聽的同學邊聽邊猜想發言同學的思路,看看跟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當同學發言完后,可以立馬發表自己的見解。

4.歸納法。當認真聽完同學或老師發言后,可以鼓勵學生把所聽到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分組比賽,逐步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四、創設情境,激趣傾聽

1.創設“故事情境”激聽。故事永遠都是孩子心中一個美好的夢,比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只要順應兒童的心理,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天性,創設使學生感到好奇、有趣的故事情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傾聽下去的強烈愿望。

2.引入“游戲情境”激聽。同樣,小學生具有好玩的天性,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加入一些游戲環節,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主動探索欲望,學生就會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傾聽游戲規則,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3.模擬“生活情景”激聽。教學來源于生活,所以課堂教學應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學生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搬到課堂中來,從而抓住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提高他們課堂的積極性,帶動他們的傾聽行為。

五、適時評價,鼓勵傾聽

低段孩子的情緒色彩較濃,很在意教師對他的評價和獎勵。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孩子的評價和獎勵。獎勵要注意及時性、公正性和頻繁性。同時,低年紀段小朋友容易開小差,做小動作,聽不進同學的發言,教師要時常對能傾聽別人發言并積極舉手的孩子給予表揚,可以使用如下評價語言:“你聽得多認真呀”、“你真是我們班的神耳朵!”、“你有一對順風耳!”、“這位同學能認真聽同學發言,不但聽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等,并馬上發給小獎品,如“五角星”、“小蘋果”或印一朵“小紅花”,沒有聽講的孩子為了得到教師的獎品,就會馬上停止其他動作認真聽講。

總之,在“聽”的培養中,教師既要多動腦,又要多動嘴,既要思考,又要實踐,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進而養成、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