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作者: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板橋鎮蒲峪九年制學校 /屈穎斌
發布時間:2012-09-13 08:45: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為農村初中一線語文教師,深感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語文教學水平滯后,原因不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學生閱歷有限,對生活感悟太少太淺。其二,學生的表達技巧欠缺,對生活有些感悟卻不能有效表達,無法涌現出使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因而產生教學中師生的共同困境——教師不能有效教學,學生也不能有效開展學習。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突破與發展?
一、全方位了解學生,尋找突破口
教師只有了解并熟悉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由于我是在農村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加之又剛剛步入工作崗位,學生氣濃厚,有和學生深入交流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通過近半年的接觸與交流,我對學生的普遍狀況已經摸清。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外出務工心切。所以在學習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沒有長遠目標與打算,得過且過的混日子,更談不上專心學習了。另一方面,學生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對現實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己的想法。這就為我的積極引導提供了途徑。因勢利導,把作文教學與學生的興趣愛好聯系起來,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
語文學習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這樣說,學生的生活學習無不與語文有著或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的興趣與需求納入教學資源之列,充分考慮到它們對學生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海納百川,包容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就是學生喜愛的,教師也得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些事情,與他們感同身受。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去和學生交流,才會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才知道怎么幫助他們成長。
二、鼓勵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感悟生活
生活是一本無字書,它的內涵太豐富了,我們只要窺其一角,就能受益終生。大學畢業時,我的班主任有一言相贈:“一個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此言對我影響深遠。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方式、方法,一定要多元,以適合對不同學生的教育。相對于學生而言,教師要運用一種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方式去引導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潛在優勢,使學生成為獨特的有價值的個體。他們的自我意識一旦得到激活,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就會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和感受這個世界。如此一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被激發出來,前途當然無可限量。
對農村教師而言,更要抓住有限的語文資源(新聞、音樂、影視、書籍等等),深入挖掘其內涵,并與學生的需求對接,使其發揮成倍的功效。農村生活相對單調,要學會創造新鮮,不拘一格的玩出花樣,讓學生在相對貧乏的信息中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
三、方法技能的感染與傳授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發掘自身優點,尋找差距與不足,教師教法應不拘一格。針對學生一直對寫作要領無法掌握的現狀,我有了一些想法。因為學生對影視的熟悉和熱愛遠遠超過學習,而影視與寫作又同屬藝術,所以我以寫作和電影作比較。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導演,要拍攝一部能賺錢的電影,除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外,還需要什么?學生回答五花八門,但都集中在兩個方面:好的劇本和好的表演,即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故事內容和演員的精彩表演。學生表示贊同,我便引申到寫作——好的劇本就好比我們作文中充實而生動的內容,一定要能打動人;演員精湛的表演好比作文中獨特的表達方式,一定要能吸引人,兩者的完美結合,就是經典。而最重要的是劇本,即我們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至于演員倒在其次,因為我們可以在演藝圈選擇合適的,一如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以此告誡學生:寫作中,對生活的感悟最為重要。要積累素材,就要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再者多閱讀多思考。而且,熟能生巧,學生會在學習中逐漸體會到什么樣的題材用什么樣的表達,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形象化地說明問題,我以一位學生的作文為例,指出其中不足,并親自捉刀,寫了一篇文章,與學生交流,使他們明白,作文還有這種寫法。這樣,作文指導的效果才會明顯,學生有了思索的方向。
四、結語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教師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外,更應該去了解和關注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學生人文素養的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