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單導學推行一年來,我們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狀態更積極,課堂活動的氣氛更熱烈,師生的角色定位更準確……這些都源于活動單設計、使用的科學與靈動,好的活動單是課堂活動的源頭活水,活動單的設計與使用始終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一、活動單是師生課堂活動共同的活動單

我們的活動單是課堂教學的活動單,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單。在設計活動單的時候,除了將學生活動過程及檢測內容設計好,還把教師的點評、提升、總結等考慮進去,體現出來。這樣課堂上教師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適應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務。教師在整體上對課堂進行設計、安排,不再是課堂的主講,而是真正體現對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

相對于原來的教案,活動單把學生的活動作為設計的重要內容,一節課有幾個活動,哪個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要解決什么問題,用哪些活動形式,都有較為詳盡的設計,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輕松地進入角色,適應活動安排,課堂上,自主、合作、展示等成了活動的基本環節,但又不流于形式,一切根據活動具體內容進行取舍。活動單的最大意義莫過于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絕不是對立的,他們共同的活動才構成了完整的教學行為,將活動單定位為師生課堂教學共同活動的單子,就能設計出更科學可行的活動單;將活動單定位為師生課堂教學共同活動的單子,就能科學地處理好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

二、怎樣設計和使用好活動單

課堂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知識基礎,不同的學情,不同的教師,都要求對集體備課的成果——活動單,進行二次設計,以增強活動單的課堂可操作性。

1.活動單的設計是動態的、發展的過程。

活動單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知識與技能,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活動環節,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斷調整方向與思路,初設計活動單時,更多地考慮了教學目標等共性的因素,對具體的活動方式等環節有一定的留白,使老師有發揮個性作用的平臺,產生了許多精彩的活動設計。

一張單子再科學,也有自己的特定適應對象,不可能完全適用于所有班級和所有學生,我們的教師非常重視活動單的二次修改,提高了活動單的適應性與針對性。活動單的設計還體現了學科特點,語文活動富有語文味,數學活動體現了邏輯思維訓練,英語活動重視學生口頭訓練,體育活動單簡潔明了,易于操作……活動單成了課堂活動的源頭活水,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富有生命力的。它的設計是個動態的過程,在不斷地修改、完善中,活動單一步步走向成熟。

2.活動單的使用是科學、靈動的過程。

一張考慮了學生實際、較為科學的活動單,到了課堂以后,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根據課堂生成的情況,主動地去使用,教師、學生始終是活動單的主人,而沒有成為活動單的奴隸,沒有被活動單捆住手腳。

教師可以對活動內容進行增減,教師在課堂上按活動單的思路組織活動,但沒有拘泥于活動單的套路,自主解決了的問題,就省去學生合作討論的環節;交流不出結果的,教師適時、適當地進行點撥總結;對文本中的精彩內容,即使活動單沒安排,也進行賞析、交流,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教師和學生對文本有不同的理解。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學科技能訓練,凸顯學科特征。現在的語文課堂,因為學生的活動而生機勃勃,聽說讀寫等技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訓練,我們體會到:語文知識與技能是通過學生活動得來的,而不能天真地期望靠教師講出來。我們換個角度看活動單,它也只是為師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載體而已,從學科特點著眼,加大本學科各種技能的訓練,是課堂活動的重要任務。

教師處理好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活動單的設計再好,更多地是對課堂的一種預設,而在實際的課堂上,面對鮮活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成,教師能因勢利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更精彩的亮點,這種課堂是智慧的課堂,有生命力的課堂,充滿無限可能的課堂。

我們的活動單導學課堂也經歷了“從形似走向神似,由有效追求高效”的探索過程,活動單在使用中產生了許多新的話題,由于我們正確面對,理性思考,逐步完善,不斷超越,活動單更具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活動單導學課堂更顯理性、活力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