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好“段的訓練”這座橋梁
作者:江蘇省啟東市桂林小學 崔水仙
發布時間:2012-09-12 15:05: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必須抓好中年級段的寫作訓練,它像一座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進行段的寫作訓練呢,我想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循序漸進,統籌安排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時段,提出不同的寫段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地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分時段,分單元進行練習。練習內容可以從自己身邊最熟悉、最感興趣的靜物寫起,逐步過渡到寫那些需要研究探討的、特點不外露的、最易視而不見的人和事上。
二、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1. 理解觀察。觀察不能單純地認為只用眼睛看,而要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用耳去聽,用鼻去聞,用手去摸,用心去想,這樣的觀察才全面,才深入。
2.觀察要有條有理。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一些觀察的順序。
3.抓住特點進行觀察。世間萬物千差萬別,任何事物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征,凡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我們就應“明察秋毫”。只有顯現出事物自身的個性特色,寫出的文章才新鮮、生動,才不至于千人一面,萬人一腔。
4.邊觀察邊想象。觀察時只有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使描寫的景物更形象,更具體。如觀察某一植物時,看著它的枝葉 ,想象一陣風吹來會是什么樣的,似乎在干什么。通過這樣的想象,不但內容變豐富了,更是把事物寫活了。
三、讀寫結合,仿中練寫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學生學習的范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抓住文章的特點,讓學生從課文的精彩段落中學習遣詞造句、構句成段的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練寫片段。
1.學習課文中連句成段的方法。如學習了《美麗的西沙群島》中總分式的構段方法,就讓學生圍繞“我們的校園真美呀!”“夏天真熱啊!”等總寫句練寫片段;學習了《虎門銷煙》中有關銷煙的經過,就讓學生練習寫自己做過的事,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學習了《沙漠中的綠洲》后,指導學生突出重點寫好一件事,如“我(或他)并沒有被難題嚇倒”,練寫的要求逐步提高。開始只要求把事情有條理地記敘下來。接著,指導學生突出重點,展開合理想象描寫詳細。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描寫。
2.學習課文中表情達意的方法。有的課文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有的課文直接細致地描寫,有的課文側面烘托等等這些敘述表達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體會感悟,并學會運用。
四、注重講評,不斷完善
常說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不作評講,讓他們自己去修改,那再多的修改次數也是低效的。每次習作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講,使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習作的優缺點,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很大幫助。我們可以分下面幾類進行評講:
1.圍繞一點,重點評講。每次習作都有一定的訓練要求,教師可選擇其中的一點作為重點,批改時多留心這方面的內容,既要捕捉到閃光點,更要發現存在問題,然后圍繞這一訓練要求詳細評講,其余的可從簡。這樣,每次習作都圍繞一個重點讓學生牢固掌握某一方面的寫作技巧,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知識也豐富了。這種講評是全班性的,它面向全體學生,選擇了普遍性的內容,具有學生的共性。
2.選擇典型,對比評講。這里的典型,既包括特好的,又包括特差的。在一次習作中,選出一兩篇最佳作,一兩篇特差作,打印或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分別找出習作中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從具體的實例中真正感知到究竟好在哪兒,差在何方,這既是鞭策,又是啟發。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再修改自己的習作。起初可讓他們仿照優秀的習作寫,再逐步訓練他們根據評講獨立修改。這樣讓學生手、口、腦一起動,真正達到心領神會。
3.縱向和橫向評講。同一種類型的習作,我們往往要練寫好多次,但在不同時段要求是不同的,要引導學生體會隨著年級的升高,寫作要求有哪些異同,自己的習作每次提高了多少。教師可選擇一個進步較快的同學在不同時段的習作進行對比評講,這就是縱向評講。然后把這位同學的習作與全班同學相比,找出其優缺點,這就是橫向評講。在不斷發現,不斷尋找,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進步。
總之,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段的訓練,才能水到渠成地進行篇章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