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電子科技職院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成效好
作者:陜西電子科技職院
發布時間:2012-09-05 15:12: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自信精神和愛國熱情,多年來,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將德育工作放在學院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愛國主義作為德育工作的核心,針對學生特點,精心設計載體,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大力營造感恩氛圍,使愛國思想在學生心中深深扎根。
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意識
從實際出發加強兩課教學改革和建設,著重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構建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一是豐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貫徹到教學的全過程,向學生正面傳輸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并結合中國的“史情”、現階段的“國情”和新時期的“世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其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大眾的歷史選擇。這些理論教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和必要性,從而把愛國主義思想落實到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推動小康社會的建設中去。二是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采取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研討式、“關注”測評等方式方法,并運用電視、錄像、課件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提高兩課的教學效果。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思想實際的結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堅持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科學性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當前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認真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時政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使其充分體會到社會的改革發展與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個人的發展要與社會的改革發展相順應,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通過專業課的學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滲透。專業課是大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規劃未來的主要陣地,為了使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長期效果,深入人心,該院高度重視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專業課相結合。一是注重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因素,自覺將其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豐富的學科發展史料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積極引導學生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自覺轉化為愛國之行。二是通過各學科發展史的介紹以及有巨大貢獻的老一輩學者、專家的事跡介紹,激發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其確立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的思想。
以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為契機開展該國主題教育活動
該院以重大節日的周年紀念為載體,并根據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陜西省教育廳的相關工作安排和部署,抓住有利時機,因時制宜地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生動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
圍繞建黨周年紀念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是舉辦“黨旗禮贊”有獎征文活動,回顧、總結黨的光輝歷程和成功經驗,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當代青年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二是舉辦“墨韻頌黨恩,畫意繪生活”書畫展,歌頌黨的豐功偉績,贊美祖國繁榮富強,描繪祖國錦繡河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三是舉辦紅色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賽,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大學生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激勵廣大青年學生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努力。
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2011年紅歌賽“黨在我心中 紅歌頌黨恩”
圍繞建團周年紀念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是組織大學生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溫家寶總理同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該院把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積極組織青年學生認真領會“三個結合”和“五點希望”的深刻內涵,積極引導青年學子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殷切希望轉化為成長成才過程的自覺行動和追求,堅定奮發成才、報效祖國的決心。教育青年學生牢記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自覺肩負起歷史賦予當代青年的神圣使命,挑起人民幸福安康的重擔,擔起強國富民的重任。二是“五四”青年節前夕舉行先進表彰,受表彰的優秀團員和先進團組織代表在會上鄭重承諾:一要大力弘揚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做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勇擔歷史重任,爭當時代先鋒;二要努力成為理性愛國、勤學善思、勇于實踐和甘于奉獻的青年;三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無愧于青春、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祖國的業績。
開展感恩和愛心教育,營造愛國主義濃厚氛圍
利用國家獎助學金評選發放工作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2011-2012學年該院共有3名學生榮獲國家獎學金,60名學生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1124名學生榮獲國家助學金。在國家獎助學金發放大會上,該院副院長姚文明向獲獎學生重申了國家設置獎助學金的目的和意義,該院交通工程分院2010級學生張學志和該院計算機工程分院2011級學生劉佳飛分別代表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和國家助學金獲得者發言,共同表達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對學院的培育之恩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并號召全體獲獎同學繼續進取,立志成才,回報社會,報效祖國。
利用母親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在2011年和2012年的“母親節”當天,該院分別舉辦了主題為“感恩母親節,溫馨送祝福”和“溫馨五月花,感恩母親節”的主題活動。活動中,該院活動組織方加以引導,使青年學生認識到他們有兩個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自覺地將小愛升華為大愛,明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掌握一技之長,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祖國和人民有用之人。
組織向災區獻愛心活動,激發青年學生愛國情懷。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該院號召并組織青年學生向受災同胞捐款捐物,為災區人民獻上自己的一片愛心;2010年西南五省遭受特大旱災,該院組織學生開展向災區同胞獻愛心的“雨滴行動”;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后,該院又開展了“情牽玉樹災區、心系災區人民”的募捐活動,并組織學生志愿者看望慰問在西京醫院接受治療的受傷同胞;在汶川大地震兩周年紀念日,該院組織“為汶川祈福,為玉樹加油”的燭光晚會。一系列愛心活動的開展,旨在使學生們明白:愛國其實很具體,就是在天災突然來襲時,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同全國人民一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同胞獻上一份愛心,替黨和國家分擔一份責任。
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激發青年學子愛國情感
組織學生祭拜革命英烈。該院利用每年的清明節,組織學生前往“楊虎城烈士陵園”進行祭拜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多年來的祭拜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了學生立志成才報國的學習動力。學生們紛紛表示,要繼承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的頑強意志,好好學習,熱愛生活,把祖國的未來建設得更美好。
組織學生參觀“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事跡展。2011年11月該院組織學生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參觀“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事跡西安巡展。一張張珍貴的圖片、實物和影像資料,一個個彌足珍貴的歷史瞬間和一段段感人的歷史故事,使學生對錢老的科學成就、治學精神、高尚道德和愛國情懷有了深刻的理解。參觀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和繼承錢老心系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將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學好知識,練好本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通過形勢政策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愛國行為
針對“疆獨”、“藏獨”、“臺獨”分子與西方反華勢力沆瀣一氣,相互勾結侵犯中國主權,干擾中國內政以及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挑起的領土、領海爭端等事件引起的大學生群體過激行為,為保護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理性表達愛國熱情,該院通過開展一系列形勢政策教育活動,向廣大師生闡明理性表達,就是要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保持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立場,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就是要樹立大國形象,涵養大國心態,從容應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與挑戰,既要進行有理有據的斗爭又不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要多做增進交往、化解矛盾、消除誤解的工作,不能任憑民族情感走上排外仇外、狂熱暴力的軌道;就是要強化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時刻心系民族命運、心系國家發展、心系人民福祉,當前就是要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刻苦學習、增長才干的實際行動,倍加珍惜我國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利益。
(文/李鴻彬 圖/馬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