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
作者:陜西省大荔縣馮村鎮初級中學 馮文顯
發布時間:2012-09-04 09:43: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情”與“境”是教學情境的兩個維度。“境”指教學環境,也指教學雙方的關系。“情”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維互動,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境和諧統一。春秋時期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贊科夫說:“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將落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中學語文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學科性、問題性和情感性等特點。
下面我結合自己平時教學積累的經驗和新課程標準的一些理念,談談如何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
第一,精心設計“導課”藝術,達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未入其文,先動其情”的效果。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課時,我找到課文的切入口,創造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優化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其產生探究文本的欲望,落實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如教授《母親的心》一文時,我首先播放了著名歌手湯潮唱的《媽媽媽媽我想你》MTV,當湯潮滿含深情地唱到:“我第一次睜開眼睛,看到的是你,我第一次哭泣,為我擦干眼淚的是你,我第一次跌倒時,攙扶的是你,我第一次喊媽媽呀,最開心的是你……”歌聲在耳畔響起,教室里所有人的心都被深深打動了,大家不約而同地跟著唱起來,我就勢導入課文內容。在上蒲松齡的《狼》一課時,開始讓同學說出關于狼的成語、狼的諺語、狼的故事,同學們思維一下子被激活起來,饒有興趣的舉手發言,相互補充,初步獲得對狼的感知,我借機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第二,以疑激趣,巧設問題,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思維誘發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根據教學內容,通過設疑、布迷局,激發學生質詢興趣和求知熱情,使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對知識處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狀態,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高度注意,特別是富有想象的語文問題情景能借助想象推動思維,誘發創新的源泉。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主要問題,誰是小說主人公?學生圍繞它展開討論,緊緊抓住小說三要素,由人物返歸到情節梳理,由情節梳理到感知人物形象,由感知人物形象到理解討論小說的主題、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思考討論,品析研究,認識到菲利普夫婦才是小說的主人公,由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反映了貧窮則兄不認弟的炎涼世態,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純粹的金錢關系。這真正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主要問題引起學生疑問,激發學生興趣,開始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氣氛熱烈。
第三,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教材具有高度的直觀性和形象性,而多媒體具有集聲光電于一體的特點,對形象創設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做到視聽結合,圖文并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學生如同走進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以立體的方式從多方面得到收獲和熏陶。《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課,在課堂上我展示了總理生活中的幾幅經典畫面,電影《周恩來》中感人的場面。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再加上著名朗誦家的朗誦,學生一下子進入到氛圍之中,表現出對是去總理的無比悲痛和無窮的思念之中,再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里多媒體的充分運用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然,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不在一一列舉。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多邊互動。實質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既注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