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科是學校開設年限最長的一門學科,也是各學科中唯一的一門從幼兒園一直開設到大學的一門必修課程。所以從小就應該重視體育教學,以促進學生身體和精神健全發展,而要完成這一體育目標,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體育教學中要滲透人文性

人文性的體育教學,強調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身和心兩方面的和諧發展。體育教學不僅要塑造學生強壯、勻稱的體魄、優雅的姿態;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及責任感。

體育教材內容豐富,項目繁多,不同的內容蘊含著不同的教育因素。利用球類活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協作精神。利用單杠、雙杠等項目,培養自信,果斷、勇敢、不怕失敗等品質。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另外,在不同的水平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體育活動有不同的需求。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練習,對運動的愛好和自主鍛煉的習慣才能逐漸形成。教師要根據體育課的內容在課前精心設計布局場地,合理安置各種鍛煉活動的器材,讓學生產生新、奇、異的心理活動,積極誘導學生萌發參與活動的強烈欲望,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評價時應該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不要過分追求評價結果的絕對客觀性和數量化,應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努力程度。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和失敗的頑強品質及樂觀向上的人文觀、價值觀。

二、體育教學中要滲透美育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以音樂為主的體育教學法,即把優美歡快、激昂熱情,富有節奏感的音樂貫穿于整堂體育教學課中,讓學生在歡樂和充滿激情的熱烈氣氛中開展體育活動

音樂通過人的聲音或樂器發出的節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響人的聽覺 , 使人產生情緒和情感的體驗。所以 ,體育教師要把音樂引入課堂 , 優化體育教學,從而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 , 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課堂上增加了音樂旋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潛在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重復單一的技能動作練習感到枯燥無味,在音樂的伴奏下刺激學生的聽覺,進行同樣的教學內容練習,學生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情緒高漲,并且音樂可以使學生精神愉悅,消除疲勞,可以調節學生的心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三、體育教學中要滲透德育

學生在整個學校生活種都接受體育教育,教師要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為了對學生給予道德上的影響,教師本人必須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體育教師最基本的師德規范。因此,體育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儀表,以良好的教態、文雅的評論、強烈的事業心、認真的工作作風去影響、感染學生,使之成為一種感性的、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從知、情、意幾方面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中小學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自體心理的素質,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定的基礎。

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體育課堂也要拋棄以前單一的教學方式,通過知識之間的滲透與聯系,不斷地尋求和探索更好、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人文性、藝術性,同時滲透德育,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