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人信奉“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格言。這話不錯,但對于尚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小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不佳、長期處于失敗情緒而無力自助的孩子來說,過度的挫折只會一點一點地吞噬其有限的自信,最終演變成“失敗是更大的失敗之母”。 筆者認為,對于這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應該從積累成功體驗開始。老師和家長應該為他們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從學習和活動的成就中不斷感受學習的歡樂和知識的力量,是培養孩子建立學習信心、走出失敗情緒的秘訣。

如何引導學習困難的孩子從成功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是每一個家長和教師必修課。筆者總結了自己十多年來從事基礎教育的經驗,希望能給廣大同行和望子成龍的家長一點有益的幫助。

一、 為孩子創造學習成功的預感

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一件事情有很大的價值,通過努力又可以實現,那么人們一定會對它產生興趣并愿意作出努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的同時,要為他們創造學習成功的預感。

我輔導過一個叫陽陽的小學四年級學生,語文成績一直是班上最后幾名,他已經習慣于不及格的分數, “四五十分”已經不再使他感到難過。對于自己在語文方面無法得到好成績的想法已經十分牢固,以至于每逢語文家庭作業時就感到煩惱。

要提高他的學習成績,就必須打破冷漠態度的墻壁,就必須使他看到自己的、開始時哪怕是很不顯著的進步,一點一點樹立起能夠學好語文的信心。為此在經過幾次交談之后,我給他布置了一項作業:每天抄寫一頁《安徒生童話選》,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孩子對這項作業很感興趣,只過了半個月的時間,他發現了前幾年一直寫錯的字詞并學會了新的語言表達方法,現在他已喜歡上了閱讀其他文藝作品,對語文學習的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一掃而光。

二、 發現并鼓勵孩子發揮特長,不斷增強其自信心

有位教育家認為:“大腦猶如一條包巾,只要提起一端,便可帶動全體。”熱衷于課業或運動的孩子,自然無暇從事不正常的活動。但如孩子對課業與運動均不感興趣,就很容易變壞了。因此,擁有一門擅長的學科,他就會充滿快樂和自信,在其他方面亦會有優異的表現。我們應盡量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一技之長。

由于每個人都各有所長,無法事事精通。因此,勿因孩子在某方面的表現而苦惱,應隨時隨地對他的優點加以贊賞和鼓勵,增強其自信,使他在面對各種事物時,都有積極挑戰的精神。

例如,有個學生自幼體弱多病,上體育課只能在一旁觀看,語文、數學方面的表現也不理想,就整體而言絕不是個全面優秀的學生。但他在繪畫方面卻極有天賦,是老師和同學一致公認的。事實證明,他因擁有一門擅長的科目而充滿自信和快樂。

三、 積極鼓勵孩子從事有興趣的活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常的嗜好與充分的運動,不但有助于調劑生活,更可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例如下棋,不僅可以從游戲中體驗到勝利的快樂,提高思維水平,更能培養不畏艱難的挑戰意識,擺脫成績不佳造成的影響。

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班集體和少先隊,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才藝、享受成功的機會,及時予以贊賞和鼓勵,并引導他們將其他方面的自信遷移轉化到課堂學習上來。

四、 適度要求,循序漸進

孩子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同樣的教育內容和要求可能讓有的孩子感到索然無味,有的孩子卻望而生畏。所以,課堂教學也好,課外活動也好,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一定要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充分考慮和照顧孩子的個體差異。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待學有困難的孩子,倘若一開始就好高騖遠,很容易使他們因嘗受失敗和嘲笑的苦惱而喪失信心和干勁,最終一事無成。因而,適當地降低要求使他們能順利完成任務,讓同學們看到他的努力和進步,對于改善他的班級人際關系、提高信心非常重要。只要循序漸進、問答穩打穩扎地打好每一階段的根基,就能逐步幫助他們扭轉學習和交往中的不良境遇,真正享受到學習和活動的快樂。

此外,考慮到孩子家庭情況的不同,老師在輔導孩子時一定要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與家長一起討論和制訂孩子的教育計劃,使祖國的每一個花朵都綻放出美麗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