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目標教學法近年來被廣大教師廣泛應用,在語文課教學中,如何運用好這一教學法,并使其取得最佳整體效應,我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應以系統的教學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學視野,將其全程貫穿于“備課——上課——練習設計與批改——課外活動與輔導”等四個基本教學環節之中。

一、“備課”,要認真考慮分層目標教學法

備課,是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的起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重點考慮做好兩件事:

1.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實行動態分層。從學生實際出發,界定層次及目標。A層:以打好學科基礎,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 B層:B層對A層來說具有知識上的包含關系,即在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要提高層次;C層:在B層的基礎上,更充分地釋放學生的潛能,給學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學習資料和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理念,以及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結合學生的分層情況,對教材進行分層處理。教師應在吃透教學大綱、教材和抓好學期備課,單元備課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課時備課,要把每一個課時的教學要求,相對劃分出高、中、低三個層次,在為各個層次學生分別設計適度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師還要仔細考慮好課堂上如何對學生提問等具體問題。

二、“上課”,要自覺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

上課,是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的關鍵環節,教師主要應做好:

適時明確分層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各個努力達標。每個學生雖然在相對保密的情況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得的層次,但具體到每節課時,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學習位置,因此,教師一般應在每節課的開頭,向學生展示各個層次(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將學生直接分為好、中、差層,而應稱作為A、B、C層)的教學目標,如《卜算子·詠梅》A層目標應達到: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②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B層目標應達到:比較兩首詞的不同。C層應達到:積累背誦毛澤東其他詩詞。這三個目標也屬于包含關系,也就是說B層目標包含A 層目標,C層目標包含A、B層目標。由于每個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且難度不一樣,避免了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的現象發生。

三、“練習設計與批改”,應體現分層目標教學法

1.練習設計要因層制宜。練習,不在乎“量”,而在于“質”,切忌在教材所編習題中任點幾題讓學生“一鍋煮”,而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對基礎知識,要求全體學生特別是低層次的學生要做好;對反映教材重難點的典型習題,要求中、高層次特別是中層次的學生要做好;對反映教材較高要求的拓展性習題,重點要求學習成績較好層次的學生去做好,當然也鼓勵其他層次的學生量力而行去試一試。

2.批改作業要因人制宜。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一是不能只滿足于打“√”、打“×”,或給個分,還要因人給予評語,同時還要客觀、具體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并相信他們會很快改正。二是不能只忙于作業的全批,關鍵要做好批改記錄和認真發現問題。發現問題,主要是指教師應通過作業批改記錄所收集的素材與資料,去發現各個層次或個別學生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典型性、趨向性的問題,為“對癥下藥”搞好作業講評作好準備。

四、“課外活動與輔導”,也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

一要明確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外活動與輔導中的著力點。對語文成績較好層次的學生來說,要盡可能通過課外活動,鼓勵并促使其形成語文特長;對中、困層次尤其是較差層次的學生來說,主要應通過課外活動,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與愛好。

二要分層抓好課外活動與輔導。在較高要求的興趣小組中,教師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導學生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以促其盡快形成語文特長;在較低要求的興趣小組中,教師應多給中、下層次的學生在心理素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常犯錯誤等方面實施面對面的輔導。通過幫助他們打牢基礎和培養其非智力因素,以調動和保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總之,要通過分層目標教學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的需要,使每位學生都獲得進步的喜悅和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