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喜歡歌唱
作者:河南省洛陽市第四十中學 /張翠平
發布時間:2012-09-04 10:51: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并且強調指出:“音樂教學中應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喜歡歌唱呢?以下是筆者在音樂教學中所總結的點滴體會。
一、創設美好的歌唱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歌唱的興趣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要培養學生伴隨老師快樂地投入到課堂的歌唱學習中,必須創設美好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為之動情。例如:在音樂教室貼幾張學生熟知的歌唱家演出劇照,貼一些介紹歌唱的發聲常識圖片,可以引起學生對歌唱的注意;又比如:在學唱一首新歌前先讓學生聽一首風格相近的流行歌曲可以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歌唱。
二、合理使用范唱,激發學生參與歌唱學習的熱情
在音樂教學中,范唱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老師如果能靈活運用這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歌唱的熱情,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歌唱的興趣,培養學生參與歌唱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歌唱學習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學生在聆聽音樂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進而才能進一步表現音樂。因此,在進入新歌學習后,教師應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從錄音范唱中體會歌曲的特點,熟悉歌曲的旋律,牢記歌曲的歌詞,飽含熱情地參與歌唱。
三、在教學方法上,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一定的識譜方法和歌唱技巧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簡單、準確地指導學生了解樂譜中的音符、表情、力度及速度等音樂記號,使學生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意境。那么對于唱歌,首先要正確地安排換氣,逐步培養樂句的感覺,能夠完整地把歌曲唱會。然后再引導學生比較哪些部分相同,哪里有了變化,哪一句唱得強,哪一句唱得弱。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來選擇唱法,安排力度,逐步學會有層次地表現歌曲的情緒。在歌唱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注意音色,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地歌唱,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唱歌的姿勢,要求學生嘴巴張開……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掌握了簡單的唱歌技能,就能夠比較自信地在大家面前有表情地歌唱。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遵循歌唱的學習規律,從實際出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自信、有表情地歌唱。
四、在教學評價上,多采用鼓勵的語言,使學生樂于歌唱
心理學者威廉·詹姆斯說:“人類的性情中最強烈的是渴望受人認同的情緒。”林肯曾說:“人人都喜歡受到稱贊。” 在課堂中,應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老師應該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引導學生在一次次的演唱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成功的喜悅。我在每一節音樂課中,只要學生有一點進步,我就給予積極的鼓勵,抓住點點滴滴的成功現象及時稱贊,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而樂于歌唱。記得有一次,在一個班級的期末表演中,有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女生,在我的積極鼓勵和全班同學的熱情邀請下,她上臺演唱了一首《青春舞曲》。盡管她很緊張,聲音有些發抖,唱得也不夠完整,但是,教室里仍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五、采取多種措施提升歌唱記憶力,使學生的歌唱學習富有成效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把歌曲學了一首又一首,但是經常出現一張口就忘了歌詞的現象。因此,在歌唱教學中應通過一些途徑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歌唱記憶力。首先,在歌唱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歌唱注意力,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歌曲的演唱學習中來。其次,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情緒,不斷改進歌唱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歌唱的學習興趣。再次,應該合理有序地進行歌唱學習和復習,比如有選擇地安排輪唱、齊唱、小組唱、合唱、表演唱、配樂演唱等形式進行學習和復習,提升學生的歌唱記憶力,使學生的歌唱學習富有成效 。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好各個環節的教學,用生動靈活的教學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語言和動聽的歌聲打動學生的心扉,喚起學生的歌唱熱情,培養學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更加喜歡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