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英語學習已經“從娃娃抓起”。幼兒園開始培養“雙語寶寶”,各種英語培訓機構層出不窮,甚至很多年輕的父母,已經對胎兒進行了“英語胎教”,甚至還有人為了貫徹“優生優育從負2歲抓起”的 理念,自己也加入了學英語大軍……一方面是強烈的英語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巨大困境——中學教師往往為英語教學發愁,甚至還出現了有的學生其余的功課門門優秀,就是英語不及格的現狀。究竟該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英語,讓英語教學成為學生和教師快樂的源泉呢?下面,我在此僅僅就英語教學中的興趣問題談點自己小小的體會和感悟吧!

毫無疑問,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最基本途徑,也是學生獲取英文信息,獲得多種英語能力和知識的主要渠道。事實上,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作為英語老師,深深地體會到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不容易,也切身地感受到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痛苦掙 扎。一方面是教師為了教好學生的殫精竭慮,一方面又是很多學生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學習,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英語基本技能的 運用依舊十分有限。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也許下面兩個學生的心里話就很說明這個問題。

學生1:樂樂(男,16歲)其實不是不想學英語,也不是不想學好英語,而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沒有辦法學好英語。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

學生2:歡歡(女,15歲)從我很小的時候起,媽媽就對我的學習抓得很緊,給我報了不少的英語學習輔導班,可是經過了將近10年的英語學習,我的英語學習成就依舊平平,沒多大的起色。

從以上學生的談話可以知道,學生本人是有強烈的學好英語的愿望的,也為了這個愿望付出了艱苦努力的。同時教師也想教好英語,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斷地延長英語教學時間,加大學生的作業量,也實際上是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即使如此,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也一直都是中學階段的老大難問題。

偉大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曾經這樣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可見,學生是否能夠把英語學好和學生是否愿意學好英語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處于良好的正面的學習狀態,為他們創設愉快的、利于他們進行英語學習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但是英語教師作為成年人,應該為學生考慮更多,相對于學生,應該作出更多主觀上的努力。教師要體諒這些孩子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善于激勵他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而不是簡單地在課堂上批評甚至挖苦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值得一提的是,英語教師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態度,不僅僅直接影響到了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了學習良好的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

要使學生產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顯然不夠的。學生接受了10多年的學校教育,各種各樣的道理,在他們整個求學階段已經聽了無數次了,甚至很多時候教師一開始講大道理,學生就已經瑯瑯上口地背出來了。這也說明,學生不是不懂道理的,而是知道了這些道理后,不能合理地運用這些道理。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一種積極參與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教無趣,必不樂學。”而這些興趣,不僅僅是來源于學生對英語學習材料的興趣,也來源于學生對英語教師的“興趣”,如果一個英語老師死氣沉沉,難以讓學生的心留在教室里面,就很難讓學生保持“興趣”。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英語教學興趣保持問題。我們所說的“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說的都是興趣不能夠保持到一定 長度的問題。對于正常成人來說,尚且要保持一定的興趣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何況對于少年的孩子。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沒興趣,而是缺少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事實上,孩子們對其他生活事件的興趣是十分強烈的,比如孩子們網絡成癮,比如孩子們愛吃零食……而對于英語學習興趣的保持,即使英語學習成績尚可的學生,也經常會遭遇到懈怠危機,需要得到英語教師的幫助和鼓勵才能維持學習的興趣。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這里,也引入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如果自己能夠學會,那就不需要英語老師了,學生如果在英語老師的幫助下也不能學會,那么他的英語興趣又能維持多久呢?顯然會很快的衰退掉。所以,我們也應該在課堂是樹立這樣一個理論,那就是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英語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要“備書本”,也要“備學生”,設計的“最近發展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設情境,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引起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將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