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職專學生厭學物理的原因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職教中心 代創偉
發布時間:2012-09-04 10:34: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內容更多,難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靈活性更強。因此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后很不適應,高一進校后,力、物體的運動,暫時還沒有什么問題,覺得高中物理不過如此。學到牛頓運動定律,問題就開始來了,后面動量、機械能問題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尋找原因,改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物理將越來越差勁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頭痛,越來越討厭物理,漸漸就與物理絕緣了。我認為要改變這種厭學的狀況,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抓起。
1.首先要改變學生的觀念,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會好
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比較淺顯,并且內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過大量的練習,通過反復強化訓練,提高了熟練程度,可使物理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數高并不等于物理學得好、會學物理。如果學習物理的興趣沒有培養起來,再加上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那是很難學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應該改變觀念,初中物理學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會學得好。所以應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2.應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的身邊出發:應提示學生注意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系,息息相關。比如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我們才能自如地行走,行走過程本身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在這里可以提示學生,如果我們處于一個無摩擦的世界,那將會一個什么狀況呢?同樣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等。從老師的角度來分析:應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等來引入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確實是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物理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也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問題等等。老師從這些方面多下工夫,也可以使學生被動地對物理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激情,從而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就必須重視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要怕麻煩,課前麻煩點,上 課就輕松了。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特別是來源于觀察和實驗。要讓學生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和原因。要讓學生認真做好物理學生實驗,學會使用儀器和處理數據,了解用實驗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果我們能在每節物理課上設計一個實驗,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演示實驗,也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開了一個很好的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則這節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下面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談一個比較實在的現象并對之進行分析,找出原因,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從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分析學生在一年級后半學期厭學的原因,先介紹一下一年級的物理知識體系,專一主要學的是力學,可分為兩大塊:(1)動力學(2)功和能。動力學是功和能的基礎,動力學是專一上學期的教學內容,而功和能是專一下半學期的教學內容,學生就很容易對此前的知識感到生疏,這樣一來,對第二學期功和能的教學就帶來很大的障礙,只要所涉知識稍微廣泛一點,就會涉及到動力學的相關知識,這樣我們就可以發現問題出在知識的連接上,要解決此問題,就要在寒假作業上大做特做文章,如何在寒假作業上做文章呢?這就要求我們好好動動腦筋,比如說:要求學生對寒假作業的所有習題必須寫出詳細解題過程,并列出本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這樣一來學生在假期就會對動力學作一個詳細的復習,為下半學期學好功和能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專一上學期和下學期知識的銜接就解決了,對后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在教材的處理上,建議專一將第四章物體的平衡放在第二學期上,這樣一來,在第二學期剛開始老師就會復習前面三章的內容,因為這是解決平衡問題的基礎,再加之現在專一是一周3節物理,以前是4節,專一本身事情就比較多,再加之軍訓,一些比賽要占用一定的時間,那么用來上課的有效時間就更少了,所以從時間和課時上去考慮,也應該把第四章物體的平衡推在下學期進行。
如果我們能從這兩方面對這個知識的銜接加以鞏固,則對于學生在這里掉隊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后面的教學也就比較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