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應具備的“五心”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第一小學 張瑞珍
發布時間:2012-09-03 09:42: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班級管理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的素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名高素質的班主任除了有較強的管理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五心”,即愛心、信心、耐心、寬容心、平常心。
一、愛心
現代教育技術無論如何發展,心與心的交流是任何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所無法代替的。西方教育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學生無論從品格還是智慧上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沒有愛的教育,將是一片教育的沙漠。
我認為對學生有愛心,首先,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他們的身心狀況,要與他們多接觸,多交流,多溝通,在生活上做他們的貼心人,學習上做他們的好舵手;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聲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要傷害他們,挖苦他們,諷刺他們;再次,要充分看到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學生,鼓勵學生,點燃學生自尊的火種,培養和樹立起他們的自信 心。
實踐證明,只有學生與教師之間達到情感相通時,教育教學才能順利進行,正如古人所說的“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二、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條件。教育者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要有信心,一是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二是要對學生有信心。
在工作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盡管我們給學生做的思想工作很深刻,管理學生的方法很科學,監督學生的制度很健全,就是拴不住三五個調皮仔的心,束縛不住他們的一次又一次違紀行為。接著教師“耍齊十八般武藝”,使盡良策,但仍然于事無補,調皮仔們依舊我行我素。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懷疑自己的能力,自暴自棄,自亂陣腳;有的教師則認為自己倒霉,遇上了難管的學生,“撿了一灘扶不上墻的爛泥“;有的教師則向違紀學生妥協,允許他們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有不守紀律的特權,以上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放棄和妥協只會讓調皮仔們有機可乘,得寸進尺,肆意妄為,給班級管理帶來混亂,增大了工作難度。
作為教師,應該堅信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的每一名學生都是可造之材,堅信“玉不琢不成器”。管理中遇到困難,學生出了亂子,應該冷靜分析,沉著“應戰”,及時作出對策。同時,這也是為師者應有的素質。
三、耐心
育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反反復復的工程。為此,要求班主任要有耐心,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要作出巨大的犧牲,包括時間和精力。
2004年,我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班里有個學困生小張,曾一度迷戀到游戲機室打電子游戲。剛開始時,星期六、日不返家,后來發展到曠課、逃課。我曾多次找他進行思想教育,雖然有一些效果,但過不了多久,又“舊病重犯”。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張之所以難以“戒癮”的原因是:交友不慎和自控能力差。找出病因于是我立刻做出對策:用我的行動幫助他擺脫損友的干擾,用我的行為去感化他的行為效果顯著。
四、寬容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寬容所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比責罰要強烈得多。”因此,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就得常懷寬容心,以“比天空還寬闊的胸懷”去容納異己,寬以待人。具體要做到兩方面。首先,學習上、思想上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教師不能排斥異己,一意孤行,還要有傾聽學生“忠言逆耳”的氣度和氣量;其次,對師生間的不愉快的事情或沖突事件,為師者應“退一步”求“海闊天空”,不要斤斤計較,待其冷靜下來,再平心靜氣地交談,循循善誘,逐漸減除誤會。“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它不僅會帶給我們做教師的人格力量,而且還會讓我們學生倍感親切,心懷敬意。所以,天下為師者應常懷寬容心。
五、平常心
孔子說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想學生不犯錯誤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師應允許學生有犯錯誤的時候,不能吹毛求疵。當學生犯錯之后,為師者要懷著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不要一有錯就“大炒作”,更不應該大發雷霆,“狂轟亂炸”。一時的沖動只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過多的批評和責罰還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惡化師生關系。教師應體諒學生年齡尚小,心理幼稚,自制力差等情況;另一方面,要進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因為學生犯錯誤,為師者責無旁貸。
育人工作是一門藝術,是永無止境的。在教學工作中,只要我們遵循教育規律,不斷的探索總結,做生活中,工作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