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賞花花亦笑
作者:青島市膠州第十九中學 宋同進
發布時間:2012-09-03 09:38: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如是說。在班級管理中,積極貫徹陶先生愛的理念,實行“班長輪值”的班級管理方法,堅持以愛為主線,以人人參與為突破口,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生自主管理的主人公;以單獨指導為切入點,讓每個學生的成長不留遺憾;以賞識的眼光為準繩,讓每個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成長,是我近二十年班主任工作的寶貴經驗。
一、理解和尊重——起航的愛心
1.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學生
現在的學生,把人格看得尤為重要,而事實上尊重學生的人格確實是任何一位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前提。作為班主任,即便學生犯了錯誤,在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地訓斥,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話語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尊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2.打造愛心的基礎,融洽師生關系
不能把學生當作“寵物”,而是要在愛的基礎上進行教育。管講原則,嚴講愛。班主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批評是真心希望他們都能健康成長。老師有愛心,學生才能更加愛老師。“你尊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師生感情才能不斷加深,這就是情感教育的作用。抽出一點時間,作一次家訪,給家長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就能融化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冰墻”,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3.拓寬表揚的層面,表揚更多學生
誰不盼望別人贊揚?誰會不愿意親近贊揚自己的人?特別是學生,他們做得好的方面需要不斷地強化,班主任要拓展思維,盡可能多層面地發現、不失時機地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無時無刻不關注自己的成長。
4.培養堅強的自信,強化參與意識
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班級管理中,總會遇到些事情。在以前的自習課上,我讓班長把表現不好的記在黑板上,記的越來越多,就特別生氣。后來調整為:只要是自習課,值日班長記表現好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黑板上表現好的名字也越來越多。我就叫他們自己談自己好在哪?時間長了淡化了那些淘氣孩子的不足,強化好同學的優點,對他們也是個激勵。
二、評優中競爭——錘煉的愛心
競爭——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為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我把班組成十個學習小組,各小組通過“學習擂臺”、“一幫一”、“爭奪流動紅旗”等形式進行評比。同學們展開友好的競爭,從個人到小組、從小組到大組、再從大組到全班進行競爭。比、學、趕、幫在班級蔚然成風。每個學生都有不服輸的心理,都想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
三、量化中管理——糾偏的愛心
葉圣陶老先生說:“無論是改掉學生身上哪一個壞習慣,在一開始都要以一定的壓力來強制。”“班級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強化措施。量化管理是以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為出發點,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從細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到開展班級工作,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一切規章制度,都通過學生自己討論、制定、實行。讓學生自己合作管理,才會自覺守紀律。
四、營造好環境——寬松的愛心
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素質,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多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班級就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在孩子們眼里,教室就是他們的家。良好的環境促使良好班風的養成,使學生在外部影響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下積極向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后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師生同和諧——彼岸的愛心
作為班主任首先是協調好各科任老師的關系,使所有教師形成強大和諧的教育和力。因此,日常教學中不管是哪位老師,只要發現問題,他們都會主動去管,我們之間互相協助,努力使班級里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達到最好。老師應及時合理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共同探討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很幸福。
總之, 在班級工作中堅持以愛育生,笑著賞花。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的成長,我們的評價方式、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斷的變化,否則對學生就不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到班級自主管理化,使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綻放出美麗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