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孩子們的世界更精彩
作者:西安育英小學 黃志梅
發布時間:2012-09-03 10:29: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倡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學生的閱讀要求從習慣到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是立體的,逐漸深入的,對各學段的閱讀字數也有明確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在全社會形成閱讀的良好氛圍。
一、多種渠道習得閱讀方法
要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閱讀方法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好的閱讀方法,會使他們在閱讀中如魚得水,暢快淋漓地享受閱讀的快樂。例如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幫助孩子們掌握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孩子們就會在拿到一篇文章時,先通讀全文了解文章講了什么;接著把文章分為幾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了解每一部分都講了什么;最后,把各部分內容連綴起來,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孩子們很容易就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閱讀的效率更高了。當然,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是自我領悟和系統學習相結合的,系統學習占主導地位。有了閱讀方法的引導,孩子們才會輕松地走入閱讀的世界。
二、審慎選擇閱讀材料
孩子們學習到了一些閱讀方法,就要使他們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熟練掌握閱讀方法。那么,孩子們讀什么書是不是可以放任自流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師和家長對孩子們讀什么書必須加以指導。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小學生的不同學段,給孩子們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如小學低年級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中外著名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最好是圖文并茂,加注拼音;小學中年級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科普讀物和游記及歷險故事;小學高年級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中外大部頭名著等。
三、讓閱讀成為生活的需要
1.讓閱讀成為課內學習的補充。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課文,是一個個范例,它不僅讓孩子們學習了一些語文基礎知識,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一定的閱讀方法,更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孩子們如果能在課內學習之余,拓展他們的視野,積極進行課外閱讀,那么對課內學習將極為有利。如學習了《長征》一課,許多孩子開始閱讀毛主席的詩詞選,從一篇篇文采飛揚、大氣磅礴的詩篇中,孩子們感受到了一代偉人的風采,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透徹了。
2.讓閱讀幫孩子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充滿好奇心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然,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有向他人請教、自己探究等方法。向書本請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當孩子們想知道蚜蟲和螞蟻的關系時,可以翻翻百科全書,答案會清楚地呈現在他們面前;當孩子們想了解一些字詞的意思時,可以翻開字典辭書,解釋一目了然;當孩子們想尋找開隊會的材料時,可以翻開少先隊活動叢書,材料躍然紙上。閱讀能幫孩子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增長他們的才干,孩子們自然會喜歡上閱讀。
3.讓閱讀為孩子們提供精神交流的資料。心理學家指出,人們的交流分為三種,即物質和物質的交流,物質和精神的交流以及精神和精神的交流。其中精神交流的資料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閱讀。在一個教學班常常會有這樣一種現象,上課發言積極,和同學溝通活躍的孩子,往往是喜歡閱讀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了各方面的知識,而這些恰恰是他們進行交流的寶貴資料,是他們精神交流的源泉。
當閱讀成為孩子們的生活需要時,閱讀就會像吃飯、喝水一樣變成很自然的行為,閱讀興趣也就自然產生了。
四、在閱讀中陶冶情操
閱讀是一種精神活動,它除了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開闊人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人們在閱讀中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讓心靈得到一次次滌蕩,讓美德與之相伴。孩子們閱讀了《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學習他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斗爭的精神,同時更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學習了《花的勇氣》一課,孩子們從嬌小的花朵身上汲取養料,在人生的道路上會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閱讀了《小珊迪》一文,孩子們會被小珊迪的美好品質深深打動,同時也愿意擁有珊迪一樣的美好品質。總之,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孩子們相伴一生的朋友,它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做人。
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必須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下經過長期努力才能形成。當然,孩子們還必須克服浮躁心理,靜下心來投入閱讀的懷抱,享受閱讀的快樂。閱讀常伴左右,會讓孩子們的世界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