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和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夠使學習者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了解前人是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的,從而模擬前人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在現有的基礎上積累經驗,拓展視野,孕育創新。我們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來探索創新教育的具體實施。

一、更新實驗教學的思路

創新不是憑空的胡編亂造,而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總結,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到前人沒有得到的結果、結論,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確結論創新的領域。如果把創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樓閣,那是對創新的一個歪曲,是非常容易誤入唯心主義的泥潭的。物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就是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活動中,那么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于現行初中物理教科書中所安排的19個分組實驗,211個演示實驗和若干課外小實驗。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濃度關系的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家一起來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來說明我們要知道的內容,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我們不是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我們做實驗是學習這種研究事物內在聯系,研究解決的方法。

二、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觀察是創新的前提。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也是創新的前提。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談不到創新的。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道德應該使學生知道:所謂觀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注意發現引起變化的條件和原因。要使學生了解觀察是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得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的結論。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知道,觀察事物是科學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實的第一步,也是我們要進行任何創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大家觀察到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觀察這個活動的本身,觀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實驗,在學習中創新。人們的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加以思索和總結得到的。如彩虹,只有在自然界里特定的雨后才能看到,平時看不到。在序言教學中用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讓彩虹出現在教室里,使學生感到新奇,通過這段教學師生共同講座形成共識,知道實驗就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使物理現象重復出現供人們觀察的工作。通過實驗,能夠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三)重視方法的總結,動手動腦。科學方法提出這樣幾個步驟:收集大量資料、證據;總結分析;得出結論;得出意見和建議。實驗做完了,結果出來了,我們的實驗是不是就結束了?沒有。應用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這也是完全符合唯物主義方法中關于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辯證原則。

三、實驗教學評價中的新意識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為制訂下一個目標作準備,這是一個學科目標的結束。如果說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的重點、難點,形成了相對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師應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學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誰做得最好,由教師和學生總結經驗,從而形成在創造能力,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教學評價當中,往往是以學生一次次考試成績來評價每個學生,在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這個評價方法自然也應該有所改進,而實驗教學的評價似乎成了其中的重點。新的評價觀點不僅僅應該看到學生在操作實驗中的熟練程度、準確程度,更應該重視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這個評價還在起步當中,在實際操作時就更應該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創造力的觀點,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

總之,創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增加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意識。而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也會為我們培養大量的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人才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