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課也可以如此有趣
作者:江蘇省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 陳亞紅
發布時間:2012-09-03 11:08: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對于語法教學真是眾說紛紜,2011年南通市區優課評比就大膽地進行了這一領域的探索。筆者有幸聽了所有參賽教師的課,原先以為會是枯燥無味、浪費時間,但事實上卻收獲頗豐。聽的過程中一直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感嘆不已!原來語法課也可以這樣有趣!比賽的內容是牛津英語8A Unit 4 Grammar, Using conditional sentences to talkaboutpossible situations ,Giving reasons with‘because’以及Giving reasons with ‘because of’。聽完8節比賽課,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今后的教學所借鑒。
一、“特色”教學——投其所好
所有老師都是借班上課,很多參賽老師也不是在初二年級,所以,對教學的難度、深度及速度,以及學生的學情把握都容易出現偏差。出現冷場是不奇怪的事,如何避免冷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便是教學難點的突破。這位老師用一首歌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頓時學生的緊張情緒得以放松。在選擇歌曲時這位老師也特別用心,不是隨隨便便挑一首英文歌曲,而是巧妙地通過歌曲引入新課。歌名為《If you are happy》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唱邊跳,興奮無比!貌似活躍氣氛, 調動學生的環節,其實又為后面的教學做了精心的鋪墊,if 從句在歌曲中得以呈現。
二、“情境”教學—— 引人入勝
如果簡簡單單告訴學生if從句的句型結構及語法特點,學生只能被動地抽象接受。但這位教師另辟蹊徑,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給出不同的情景,讓他們進行討論。這些話題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毫無疑問,討論的氣氛相當激烈。也是意料之中,學生的匯報展示也很成功。
* 以下為預設情境
三、歸納演繹——形象直觀
在情境教學之后,學生輕而易舉便歸納出if 從句的結構及because、because of 結構的用法與特點。接下來,執教老師先將if從句及主句分別寫在兩張白紙上,外加一個逗號。先是將if從句放在前面,中間加上逗號,后面跟上主句。在這樣的模式下,讓學生自己make sentences。接著,再將主句置前。幾個來回,學生便駕馭自如。最后,再讓學生歸納出語法結構就水到渠成了。對于because與because of 結構,執教老師讓學生做了幾組同義句。例如,He didn’t come here last night because it rained heavily.He didn’t come here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四、自主合作——事半功倍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合作學習可以達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果,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學生先自主完成書本上一系列語法練習,接著小組自主討論、糾錯及訂正。教師此時充當的角色便是helper,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并解決問題,學生自然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出擊,學習的效果大大提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下,養成積極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五、拓展反饋——查漏補缺
最后8分鐘,每一位學生拿到一張小練習,標題為拓展反饋。在這張A4的紙上共有25道題。1至15題為選擇題,16至25題為句型轉換。5分鐘后,教師通過巡視將幾個同學的試卷放到實物投影儀上進行集體講評。通過這張試卷的拓展反饋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設計語法教學時要注意趣味性與可操作性,要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及目標語法的語境,努力使學生在語境中探索語法規律,運用語法規則,內化語法知識,從而最終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