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視角總是落在做題,稍好些的還會關注讀寫。然而,聽力在英語學習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卻總被忽略。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聽是人們語言交際的重要方面,也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聽對于讀、說和寫都是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英語中的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聽被列為首位,足以說明其重要性。作為教學手段,四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認知角度講,因為語言是有聲的,聽是第一位的,是基礎。聽說領先是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張正東教授說過:“聽是外語學習的尖兵,如不先練聽,學說外語是難以設想的。聽對四種技能的訓練都有作用,而主要是訓練聽力?!遍L期的聽力訓練不僅可以用地道的母語朗讀者的標準語音來糾正第二語言學習者的發音,而且對于語言的使用情境及習語、常用語、禮貌用語的使用都有著閱讀和單純背誦所不能產生的記憶效果。

鑒于聽力的重要性和考綱對聽力的要求,我們先來分析目前學生聽力困難的現狀和主要原因,從而找出問題,對癥下藥。

第一,基礎知識的匱乏。包括語音基礎知識的缺乏和詞匯量的不足,語法知識不扎實,或語音語調所給信息在接收時出現理解偏差。這些問題都是聽力時的障礙。

第二,漢語思維和中外文化差異導致的理解障礙。有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盡管每個詞都聽清楚 了,但連貫起來卻不知所云,這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識的欠缺和漢語習慣的影響。

第三,聽力方法不當,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導致聽的過程中顧此失彼,無法抓重點,找中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在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聽力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那么,高中階段教師應該如何加大聽力訓練力度,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呢?

首先,教師應堅持日常教學中的英語授課,盡可能讓學生多聽英語,感受語言的刺激。潛移默化地給予其訓練。但教師應做到教學語言使用的規范性,避免錯誤的教學用語所產生的相反作用。

其次,選擇好的聽力材料,提升學生做聽力練習的興趣,進行有效的訓練。我們要注意所選材料的多樣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廣泛接觸各種語言材料,并準備能夠貼近學生興趣和實際生活的訓練主題,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同時,我們還應注意材料的同步性。聽力材料的選擇必須做到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提升訓練難度。所選擇材料的難度應從詞匯、內容、語速等多方面考慮。并且,新課改后我們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專項的聽力訓練,這也是聽力訓練的好素材。

第三,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高中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掌握語法知識有助于語句結構正確,而熟悉有關文化知識,則有助于理解和表情達意。學生對于說話者意圖理解的程度,既取決于他們語言水平的高低,更取決于對所涉及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層面的知識,例如: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教育、社交禮儀、社會風俗等等,學生了解這些方面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理解能力也越強。同時也要特別注意中外文化的差異。

第四,重視聽力技巧的訓練。正確指導聽力技巧和方法,是學生聽力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重視培養學生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和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線索預測和判斷所聽材料的含義。這樣,在聽的時候就會有種未聽先知的感覺,聽的欲望強烈,同時聽得也容易。培養學生聽信息的習慣,要會抓主要信息,舍棄一些次要信息,以避免影響對整篇主要情節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培養學生短時記憶的能力和正確地分配注意力。在聽文章或段落時,抓關鍵詞,關鍵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往往揭示了整個語篇的內容。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我還建議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聽力水平的提高途徑除了多聽,還可以結合讀。朗讀英語文章或者聽力材料,或跟讀錄音內容。學生通過朗讀和跟讀,更加深刻地掌握了聽力內容和題材,熟悉了英語的語音語調。聽說結合、雙管齊下,達到一個良性循環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要在思想上重視聽力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信心,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教法上不斷探索創新,構建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努力,我們的教學目標就一定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