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imath”(愛數學)課程定位

1. “i”是我,“math”是數學,“imath”就是“我的數學”,是基于“學生本位”設計的數學課程,是注重學習需要個人化、學習材料個別化,學習興趣個性化的數學。

2. “i”是“愛”的諧音,“math”是數學,“imath”就是“愛數學”,是基于“學生興趣”設計的數學課程,追求的是對數學真正的喜愛,而不是追求分數的提高。

3. “i”往往意味前最前沿的技術,“math”是數學,“imath”就是先進技術使數學學習更強大,因此“imath”課程不僅是數學課程,它還在教學中培養了學習者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包括了創新、協作、貢獻、分享,而這些能力將使學習者受益終身。

二、 “imath”(愛數學)課程目標

1. 通過“imath”(愛數學)課程實施,嘗試用新技術和新工具對教與學重新進行詮釋,變革師生教與學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重建師生關系;

2. 通過“imath”(愛數學)課程實施,培養學生利用新技術和新工具進行隨時隨地學習、探索及持續技能獲取的能力,激發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3. 通過“imath”(愛數學)課程實施,打破數學教師教學相對孤立、封閉的現狀,建立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聯盟”(也是一種社交網絡);

4. 通過“imath”(愛數學)課程實施,形成數學在線虛擬學習社區和離線現實學習社區的有機融合,嘗試形成“無處不在的分享和參與”的新型學習社區。

三、 “imath”(愛數學)課程“支柱”

第一支柱:信息技術(技術讓學習更強大)

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imath”(愛數學)課程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撐。最新的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協作環境”技術、基于游戲的學習技術、“手機(平板)”技術、“增強現實”技術、“便攜展示”技術……)為學習者學習數學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強大的學習經驗;提供更加豐富、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資源;提供更加真實、有意義、持續而整合的學習評估已成為可能。

第二支柱:學習科學(科學讓學習更有效)

學習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的關于人是如何學習的理論為“imath”(愛數學)課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學習科學(包括認知科學、神經科學、教育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進展向人們揭示了關于人類學習的三個相互聯結的方面,即“事實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 、“動機性知識” 。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大腦中每一個部分具體的分工,即“學什么” 、“怎么學” 、“為何學” ,而社會科學的研究則發現人類的專長正是這三類學習的有機整合。

四、 基于游戲的課程內容

1. 基于“數學游戲”設計課程內容

在App store中選擇經典的“數學游戲”如“七巧板”、“24點”、“數棋”、“數獨”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子課程”。

2. 基于“數學學習”設計課程內容

根據學生現階段數學學習,利用ibooks Author設計數字化教科書(單元片斷)。根據學生現階段數學學習,與技術公司合作開發學習“應用”,學生學習和課程開發互為促進。

五、 基于虛擬在線的學習社區

通過在線工具尋求合作使參與者能夠實際感受到與其自身學習方式不同的他人學習體驗。不同參與者所具有的視角、文化差異在協作環境中得以充分展現。在協作環境中,由于每一個參與者的行動和貢獻,他們的創造力、團隊合作的技能都得到潛移默化的實現和提升。“imath”(愛數學)課程準備利用QQ即時通訊軟件與其社交網站創建虛擬學習社區。

六、 基于過程成長的評價中心

傳統的評價過多地注重學習結束后事實性知識的掌握,而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學習的反饋與改進。因此必須建立這樣一個系統:

1. 能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

2. 能與朋友以及其他學習者之間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社交網絡環境。

另外,課程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更主動自覺、更有興趣地學習數學知識,獲取數學能力,而且還培養了未來的他們信息化生存的能力,這一點可能比掌握數學知識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