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陜西省府谷縣府谷中學 康 慧
發布時間:2012-09-03 10:53: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創設問題情境是全面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有機地創設問題情境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一項基本要求,能否創設好問題情境也是新型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志。其實,數學問題情境就是承載數學學習內容的重要載體。當然,我們所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是否在學生原有的經驗基礎上或學生“最近發展區”,其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問題實質的把握,影響到我們身邊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的有效性。因此筆者自認為,全面開發、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盡快地了解情境內容,全面把握情境的實質,隨時展示已有的認知基礎,更將有利于我們師生主動積極參與,互相合作探究以及全面培養學生大膽思維、無限想象的創新能力。
像數學上的“破鏡重圓”乃是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之事,就學生作圓更是學生過去已有的知識,找圓心和半徑來完成“破鏡重圓”就意味著刺激著學生去動手、去觀察、去發現垂徑定理,為了說理而驗證發現。類似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結合學生原有經驗處理解決問題只是對學生起到一種啟示作用。問題情境是現實的,學生在生活中的感受是深刻的,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清晰地呈現出許多哲理。所以我們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和生活世界出發擷取問題情境,對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大有裨益,也就是達到我們創設問題情境的最終目的。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可激發學生求知探秘的學習興趣與勇氣,尤其是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多方引導學生探究科學性知識的奧秘。在此我們首先應該清楚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延伸學生的想象主線,促動學生探究學習的動力。教師應積極發掘問題的內涵,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形成具有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習習慣。創設問題情境必須是借助問題的本身,我們教師可提供產生問題的背景而不是問題本身;我們可利用數據、數字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其親身經歷,親手實踐,通過實踐問題的處理過程感悟知識,掌握知識,以至將來運用知識,這就完全有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與想象,讓學生明確數學思考是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任務,數學教學又是數學思維活動的一個重要過程。要想完成這的任務,完成這個過程我們教師就要精心設計,準確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創設一個思維含量豐富的問題情境來支撐學生的數學思維、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通過輔助線的提示和其他提示,這就意味著每我們創設一些情境,就要學生給力更多的思維想象,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和多維的奇異想象。同時也要學生進行互相討論,共同研究大膽地展開推理驗證。
在課堂“意想不到處”創設問題情境同樣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因為我們平時往往是習以為常地在貫穿施行著,只是依照常規的教學模式運行著,無論是從課堂設計還是從課堂實施一直課后要求,都沒有離開課堂教學這一主線,但只要我們課后反思反思就會涉及到我們所說的“意想不到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識,課堂上他們難免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容易被老師疏忽,也許會使老師覺得是意外,而這些意外往往被老師當成“另類”,不予理睬。客觀地講,這些意外恰恰是新問題的生長點,其實就是問題情境中的閃光點,更是一筆寶貴的教學資源。其實課堂教學必須要隨時調整,切忌那種僵化教條按部就班的做法,我們講究的就是即席創設問題情境,隨時處理所遇問題,當場兌現學生疑問,就地鋪開探究話題,將學生的合理的意外變成“無法預約的精彩”。
總之,創設問題情境是我們值得共同逐步摸索的重要話題,更是我們值得慎重探究的,只有創設好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質量有效地提升,才能全面激發出我們的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強烈情趣,才能煥發出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