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情才有實感,有實感才有樂趣。情感在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施教學活動是具有強烈情感因素的行為,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情感都貫穿其中,特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教師能否發揮情感因素對于教學效果的好壞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我們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調動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將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感情素質,尤其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增加對于所教內容的深刻理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總目的。

一、注重朗讀、培養情感

有表情地朗讀是課堂教學中激起學生學習自覺性的一種語言藝術,更是激發學生情感、主動學習的最佳措施之一。因為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教學,我們重視朗讀,利用朗讀來欣賞課文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對稱美、聲響美、方言美、色彩美、語符美、詩意美,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及情感,讓學生上語文課當成一種自覺欣賞、主動參與的求知欲望,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形式上來講,語音、語調、語法、句法正確,速度適中,更會體現其美,從內容來講, 重在平日多多演練逐步提升檔次與水平。我們知道中學語文課本資源具備大量瑯瑯上口、津津有味的好題材、好文章。比如《白楊禮贊》、《雷電》等膾炙人口的精品文章。我們通過播放錄音帶,讓學生找到感情點,激起感情之火,感悟課文內容之情感,讓他們跟隨朗讀,讀出真情實感,產生欣喜的情感,以至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山長河 之情。

二、注重形象、蘊涵情感

以情感人的作品,總是情動辭發而借助形象來表情達意的產物。形象是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圖畫。這就體現語文課的特征,讓學生理解形象,理解思想。也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所在。我們必須利用學科特點,抓住形象,以情育人,形象大于思想。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人情冷暖,社會發展,時代變遷等都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都會打上我們對生活理解的烙印,語文知識就會在我們的頭腦中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悟,我們可以用擬人的口吻,蘊含所有的情感。

三、挖掘教材、體驗真情

教材是課堂教學進行情感傳遞的重要載體,有了教材資源的依托,那么情感教育就像開辟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在當今教育形勢下,離開了情感,則一切教育無從談起,所以現在的學生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嚴重地荒漠,就是因為缺乏情感教育。其實情感教育本身就是素質教育,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所以,面對我們的現行的中學語文課本,我們語文教師應去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去體會其中的真情。我們應該懂得一些最基本的初級階段人之本能,即原始感情,具體可表現為喜、怒、哀、樂、愛、惡、欲等。也是人們在社會中必須具有的普通情感。教材文本中所表現人物的感情有好多正是作者奔涌的那種深情厚誼。滋潤學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自始至終奔涌著作者的濃濃之情。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其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總之,讓語文課多一些真情實感,讓教師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等傳遞給學生,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美,激發學生愛美、賞美、贊美的情感,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他們對知識的不斷探索與追求,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才是語文教學的一條行之有效途徑。讓學生在深厚的情感積淀中,感受語文學習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