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由于學生有語言能力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并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才能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目標。

二、以學生為中心,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教育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角色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增強服務意識,努力去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要讓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 所愛、學有所思、學有所長,真正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

三、重視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初中學生正處于向成年轉化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要革新自己的大腦,盡量留給學生一小塊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探究中去。在課前、課中、課后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和機會去應用新學知識。課前主動預習新課, 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 同時發現問題, 有利于上課專心聽講, 解決問題, 也使課堂上有時間進行各種練習活動, 如知識點專項訓練、聽讀練習、對話表演練習, 使語言知識迅速地轉化為言語技能。在上課前二三分鐘, 老師在班內巡視一圈, 檢查預習情況, 表揚預習好的同學,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學堅持下去, 同學們就會形成習慣。

五、正確引導,提高學生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從“教”變“導”。教師應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非“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引導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參考資料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學能力、技術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走出我們的課堂后,獨立鍛煉自我能力,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全新的特色教學

推進創造教育,要使學生創造性的學,很大程度上要決定于教師創造性的教,而教師的創造力是從實踐中來的。首先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如何掙脫舊觀念的束縛,運用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如何根據實際恰當地選擇、運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這就反映了一個教師的創造力。一個教師只有養成力圖創新、銳意進取的性格,敢于沖破妨礙改革創新的清規戒律,突破思維定勢的困擾,養成求異思維及人無我有、人有我鮮的意識,積極開展創造性工作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正常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是新時期教師理念的要求,教師要迅速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