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陜西省旬陽縣趙灣初級中學 劉呈高
發布時間:2012-09-03 14:35: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探究式學習從學生出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可以在常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融入進去,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善于探究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提升教學質量。
新課程標準倡導要以“學生為本”,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探究式學習的推出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課堂中極力推行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倡導積極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好奇心,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一、探究式的提問
教師在設計探究式提問時需要注意設問應該設在有疑之處,只有有“疑”的問題才有可能將學生的探究興趣帶動出來,激發其求知欲望。問題在難度的選擇上也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帶有啟發性,否則不能體現出探究式的本質,自然不能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的發揮出來,就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設計探究式提問時,要將教學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而且要深入挖掘,將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進行自我加工而變成真正的探究式問題。例如:在講到關于氣候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澳大利亞大陸四周環海,但是大陸的氣候為什么會那么炎熱干燥呢?這類問題就帶有一定的趣味性與啟發性。
二、探究式討論
課堂進行討論已經不是很新的教學方式,但是探究式的討論比較特別,其問題具有一定地開放性,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學會探究的技能,經過小組合作與交流來調動學生整體積極的參與性,讓提問可以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討論環節。這個過程的前提是需要教師對題目進行精心設計的,然后給予一定引導與推動,這才是具有探究特色的討論。例如:在學習到關于“世界人口”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討論題目: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會對當今的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什么樣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確的,才是可以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設計出來以后,便可以組織學生進入這個重要的環節,同桌之間可以相互討論、互相啟發;也可以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廣思集益打開思維;也可以抓住重點全班討論,怎么看就怎么說,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地理,提升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探究式的演示
對演示進行精心設計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探究的方式。可以設計一些以歸納為主的方式來進行演示,經過這樣的過程,可以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完成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此外也需要重視注意提問的技巧性。教師要明確演示的目的,嚴格按照其目的,認真設計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在這個演示的過程中一定要提出一個“謎”,這樣才是探究的爆發點,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去動手、動腦,從這個探究演示的過程領悟真正的道理,找到其“謎底”,但是一定要注意,教學要堅持以生為本,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扮演“主導”的角色,只是起著指導作用,演示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演示的興趣。
探究式學習是非常符合現代教育的一種學習方式,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加強人際互動的綜合性學習方式,因此,我們要大力推廣,并且將之做到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