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環境下聾校語文教學
作者: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 楊建科
發布時間:2012-09-03 16:32: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對于聾生來說,學習語文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而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環境的強大資源給聾校的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在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教學媒體這一要素已演變為獨特的、豐富的網絡環境,這對課堂教學系統的運行起著重要的影響和制約。
一、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創新
1.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凡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要對學習的材料有濃厚的興趣。”網絡創設的情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無興趣向有興趣轉化,從抑制狀態向興奮狀態轉化,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求轉化。如在教學《去年的樹》時,學生感覺課文很簡單,讀了幾遍之后就覺得枯燥無味。我利用網絡收集了這一課的動畫資料,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學生看到了以動畫片形式再現的課文,學習的興趣立刻高漲起來,在豐富多彩、富于變幻的信息雙向傳遞中,學生愉快、自然、生動地學習,同時通過動畫片中環境的渲染、人物表情的帶動,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文中所蘊含的深層含義。
2.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再現情境,使語文回歸生活
聾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接觸外界信息的能力有限,難以實現語文教學回歸生活的目的,而網絡環境下強大的資源儲備和信息技術的運用恰恰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例如在教學《觀潮》時,我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了大量的視頻及圖片資料讓學生觀看,結合視頻和圖片講解課文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起來,更讓他們覺得語文課學習的內容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圖文對照也讓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和體會到文中詞句的意思,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網絡環境,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及動手能力
聾生在學習時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老師給多少就收多少,沒有主動探究的意識。然而網絡那生動有趣的知識海洋卻吸引著他們,我們就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利用網絡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長城》時,我在課前就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①收集有關長城的圖片;②收集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③了解長城的歷史。這三個題目如果僅僅是閱讀課文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學生都會積極主動的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在查找資料的同時不但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在查找的過程中也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課堂上學生們積極主動的發言,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增加了他們的信心,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網絡環境與聾校語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網絡雖然給聾校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然而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存在以下一些誤區和錯位現象,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1.不能失去語文學科的性質和語文教學的特點
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反復研讀的基礎上體會感情,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而忽視了對課文的字詞句的研讀,不能僅僅依靠網絡和多媒體的視覺效果,而忽視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
2.聾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
現在聾校基本都已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但是每周一節的信息技術課還遠遠達不到教學的真正目的,聾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的滯后,如計算機基礎知識缺乏、操作不當等因素也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些不便,間接影響了語文教學。而且聾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住校的,很少有時間接觸網絡,在收集網絡資料上沒有系統正確的方法,所以聾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還是有待提到的。
3 .網絡資源的合理整合
許多教師的課件是直接從網上下載的,沒有篩選改動就直接運用到了自己的課堂上,沒有針對性,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喜歡素材的多多益善,導致課件的龐大。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術成為一種讓聾生終生受用的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這樣“整合”才能真正有價值。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應用網絡技術手段,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豐富語文課堂的內容,開拓學生的語文視野,將網絡資源與技術和傳統的聾校語文教學合理的整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