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培育途徑探析
作者:西安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孟新社
發布時間:2012-08-31 14:38: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在應用技術研發方面潛在的優勢及這些優勢當前受制的影響因素,探討了當前高職院校提高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應用技術研發 能力培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526 文獻標識碼:A
高職院校的科研可分為高職教育科研和應用技術研發兩種類型。由于高職院校大多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科研基礎十分薄弱,培養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骨干尚需一定時日。尤其是較多的高職院?;ㄈ蝿罩厮斐傻霓k學經費緊張的狀況,致使科研經費極為有限。然而,教師職業發展需要和教師職稱評審條件的約束,客觀上又驅使高職教師開展科研工作。長期來,受以上因素綜合影響,大多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走上了不給科研經費或給少許科研經費的“教育科學研究”類的科研之路,而荒廢、甚至忘卻了“應用技術研發”這類更為重要的科研之路。當前,在各高職院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職成[2011]12號文件確定的“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的精神之際,探索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能力,促進高職教育更好更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職院校在應用技術研發方面的潛在優勢
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能力薄弱是事實。但是,與普通高校比,高職院校在應用技術研發方面卻存在著一定的優勢,認清這些優勢,對發揮利用好這些優勢十分重要。這些優勢主要有:
1.學校與企業聯系密切。應用技術研發是指對生產服務領域中的新產品、新設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管理的研發。高職院校要想搞好應用技術研發,必須與行業、企業有密切的合作,才能深入到行業、企業的生產服務領域中,了解行業、企業應用技術的需求和研發情況,以便參與、合作。然而,“校企合作”辦學是黨和政府對高職院校辦學的基本要求,并將這一要求定為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當前,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估工作的促進下,各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辦學方面不斷深化。
2.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開展應用技術研發需要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國家對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原本就有要求,如: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要具備“雙師”素質;要有一定的行業、企業實踐經歷;根據學院計劃安排經常到行業、企業進行社會生產與服務的實踐鍛煉等。同樣是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估工作的推動下,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在行業、企業實踐鍛煉中,其專業技術操作能力不斷得到增強。
3.師生皆以實踐教學為主。實用技術研發,需要參與者有較多的生產、實驗的時間作保證,以便在生產服務實踐中與企業人士一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付諸實驗和攻關解決問題。另外,高校開展實用技術研發的實踐證明,研發中苦戰攻關、建功立業者,不僅有教師,還不乏在校大學生。在應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都得到了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因此,高職院校開展應用技術研發,不僅要有教師,還要有在校高職生。教育部要求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時數占總教學時數的一半以上的要求,為高職院校師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在貼近社會、深入企業方面提供了物質保證和時間保證。在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推動下,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達到,或正在達到。這種師生皆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特色,為開展應用技術研發提供了便利,是高職院校的“先天”優勢。
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優勢受制的影響因素
令人惋惜的是,校企雙方,尤其是院校自身,對以上優勢只是為落實實踐教學作考慮,并未用來開展技術研發,從而使這些優勢在應用技術研發方面受到了嚴重制約而僅為潛在優勢。究其受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辦學思想觀念及定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受中職教育影響,對高職辦學只求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缺乏高職教育發展對于企業技術進步的合作與服務的思考與定位,從而影響了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培育與提高。進一步講,這種思想觀念源于對高職教育中“高”的成分認識不夠,而對“職”的認識停留在中職層面上所造成的,其結果惡化了高職教育中師生重技術技能操作,輕創造創新能力培育的弊病,影響了高職教育全面、健康發展。
2.對高職教師科研素質及職責的定勢認識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認為高職教師學歷較低、授課任務繁重,難以擔當應用技術研發任務,把教學任務完成好就不錯了。其實,近年來高職教師的學歷要求和企業實踐經歷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之社會就業需求變化以及高職教師社會地位的提高,使一批批既有高學歷又有生產實踐經驗的青年充實到高職教師隊伍中來,使高職教師勝任應用技術研發的素能不斷提高。但有些辦學者沒有覺察到這種變化,仍抱守原有的高職從中職“脫胎”、教師缺乏科研能力的思維定勢,未根據條件變化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對學院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培育與發展作出應有的舉措。
3.“經費緊張效應”的影響。高職院校的“經費緊張”不僅是“經費瓶頸”問題,更是一些辦學者由于經費少在思想上造成的“觀念瓶頸”問題。在“觀念瓶頸”下,失去了統籌兼顧、科學發展的眼光。而科研經費,首當其沖地受到了“觀念瓶頸”影響——不給或給一丁點兒,從而加劇了高職科研發展中遭遇的“瓶頸”問題。經費少,并不意味著不能辦好科研。事實上,應用技術研發并不是依靠院校自身投入而進行獨自研發的,其經費主要靠企業、行業和社會的援助,靠政府的支持等多種渠道。許多高職院校發展的實踐證明,一些辦學者面對有限的資金,往往首先考慮的是“蓋樓”需要,其次是提高教職工收入水平需要。而最后的結果是:從科研經費中摳出的有限經費或許起到了丁點兒緩解作用,卻沒有解決任何想要解決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導致耽誤了科研能力、科研引領各項工作發展等深層次的內涵建設問題,嚴重影響了院校發展?!坝^念瓶頸”排斥了各種科研經費籌措思路,堵塞了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培育的各種路徑的狀況,致使學院在低層次中徘徊緩進,難以較快發展,更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種情況下,經費少不是阻礙科研及學院發展的主要問題,“觀念瓶頸”才是問題根源。
提高高職院校培育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途徑
1.轉變思想,樹立以科研引領發展的新理念。①糾正輕視科研的“觀念瓶頸”。高職院校要正確認識經費少與全面科學發展的關系,杜絕“經費瓶頸”導致“觀念瓶頸”——不能因經費少而輕視或荒廢科研。當前,高職院校要確立大學教育觀,增強科研意識,樹立以科研引領高職教育全面、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抓緊抓好科研工作,以科研引領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②科學定位高職科研工作。高職院校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因此,高職科研應以創造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管理的應用研究為本位,其次是高職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這兩類研究應相互滲透于高職院校的產學研結合中,有力地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與提高,更好地滿足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
2.科學構建科研激勵機制。①制訂好科研發展規劃。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學院科研發展規劃,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科研工作持續健康發展。要用科學的發展愿景、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和有力的保障措施,激勵人志,鼓舞人心,催人進取。②加強激勵制度建設。學院要制訂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長與發展的激勵政策和制度。尤其要實施好《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和《教職工科研工作考核獎勵辦法》這兩個基本科研激勵制度。激勵政策的重點應放在激勵創新、激勵人才成長、激勵優秀團隊建設上。制度執行中,要避免重數量、輕質量、搞平均主義的傾向,要體現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激勵政策,使貢獻突出的優秀科研人員真正起到榜樣作用,對廣大教職工切實起到激勵作用。③搞好二級科研管理。許多高職院校實行了二級管理,使系部科研管理有一定獨立性。二級科研管理的關鍵是明確學院和系部的責、權、利。院級管理主要是制訂全院的科研管理政策制度,根據科研發展規劃和系部科研能力的實際,合理分配科研經費,組織科研項目立項和成果評審,檢查、督促項目完成和對系部科研工作進行考核、獎懲。系部管理則是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參照學院管理制度制訂符合系部特點的管理制度并報學院審批,是對科研工作的具體組織、分配、監控和保障。④考核科研業績。將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社會服務的業績要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科研業績考核要科學化,應建立和完善的制度主要有:分層分類的科研工作考核制度;科學量化和代表性成果相結合的科研能力評估制度;以激勵創新為導向的分配制度;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獎勵制度等,為科研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3.多種形式產學研結合。①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通過搭建校企互動產學研合作平臺,高職專任教師和實習學生深入企業,不但要學習掌握產業領域的新技術、企業的新生產過程、工藝流程,還要參與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服務、新管理的研發。②高職院校開辦產業。校辦產業是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辦學的具體形式之一,在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積極性不高時,尤其要重視這一形式的建設和發展。校辦產業要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當前可優先從資金投入不大的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類專業做起,貼近市場,實施“產(業)、專(業)共建”。學院科研管理部門要設立相應管理機構對校辦企業進行統一管理,使教師貼近市場做科研,以科研成果開拓新市場,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校辦企業更利于實現與各方合作辦學,建設好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跨專業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使辦學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4.多渠道爭取科研項目和經費。①增強自身“四要素”建設。當今社會資金已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有沒有好領導班子、好項目、優秀技術人才和優秀團隊,這是企業創新四要素,也是高職學院科研創新四要素。高職院校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經費問題,就要從領導班子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上轉變、抓好項目、引進與培養優秀技術人才、建設優秀團隊等方面下功夫,并長抓不懈;②爭取橫向、縱向科研項目。組織優勢力量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的有經費支持的科研項目申報、立項,做好經費配套工作,并督促系部圓滿完成這些項目③建立科研基金制度。通過向社會各界籌措資金,建立科研基金,為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應用技術項目研究,培養人才和團隊,使用好科研基金。
5.創新科研管理。①建設創新文化。應用技術研發離不開創新文化建設,要以多種形式營創新建文化氛圍:舉辦師生共同參與的科技文化節,在師生中普及創造思維、創造技法、創意技巧、創新技能等知識、技能,訂立師生共同遵守與維護的推遲評判、鼓勵創意、寬容失敗、允許重來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文化言行規范。②及時收集和發布科技信息。科研管理部門積極做好向教職工及時提供科技信息和科研動態工作,做好指導選題、立項和技術支持工作,幫助教職工向合適的報刊推薦發表和推廣科研成果。③加強應用技術研發骨干培養。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應用技術研發骨干,做好選拔、培養和梯隊建設工作。為科研骨干成長創造條件——抓項目,壓擔子,安排進修、考察和社會實踐機會,促進科研骨干茁壯成長。④強化科研管理部門的管理監督功能。在項目管理上,為教師提供科研項目申報信息,幫助教師選題和申報項目,并通過制度建設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總之,高職院校應在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培育和提高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崔昌璽.試論我國高職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0(32).
[2] 王偉麟、嚴先鋒.高職院??蒲嘘犖榻ㄔO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
[3] 段峻、黎煒.基于產學研合作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30).
[4] 陶學忠.創新創造能力訓練[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2009.
[5] 馬俊哲.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及實現途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