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討論課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探討
作者:第四軍醫大學細胞生物學教研室 陜西西安 唐 娟 郭云山 蔣建利 陳志南
發布時間:2012-08-30 11:48: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為了激發學員學習細胞生物學的積極性,全面加強素質教育,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我們組織了醫學本科生細胞生物學雙語討論課。實施結果顯示,該方法提高了學員的學習熱情、增強了英文文獻閱讀和表達能力及對前沿科學進展的關注度。
【關鍵詞】 細胞生物學 雙語討論課 教學改革
隨著生命科學的新知識新進展不斷涌現,經典的細胞生物學也逐漸向分子細胞生物學發展,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也應該不斷豐富和調整。學科的不斷滲透,知識點的不斷前沿化成為了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的新的觸點[1]。課堂講授的形式和內容已遠遠不夠,如何提高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及時掌握學科領域最新進展的能力是細胞生物學教學面臨的新問題[2]。提高學員專業英語水平,盡早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為此,我們在醫學本科生《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中首先開展了雙語討論課,使學員在關注學科前沿的同時,專業英語閱讀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初步的鍛煉,并就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第四軍醫大學2011年度開設細胞生物學課程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一年級本科生共493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雙語討論課按以下步驟實施。討論課的形式以小班課進行,每小班分成7組,每組5-6人。由全體教員商討確定7個討論主題,分別是:1. 細胞如何死亡——自噬的功與過 (How dose cell di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cell autophagy)。2.端粒與腫瘤 (Telomere and cancer)。3. 原核細胞骨架 (Procaryon cytoskeleton)。4. RNA家族的新成員:siRNA. miRNA和piRNA。(The new members of RNA family- siRNA, miRNA and piRNA)
5. 誘導多能干細胞(iPS)與細胞重編程(Inducing multipotent stem cell and cell re-programming)。6. 線粒體與細胞凋亡 (Mitochondrion and cell apoptosis)。7. 內質網應激與疾病進展 (Endocyt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disease progress)。
討論課前一個月將討論主題公布于全體學員,學員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確定一個討論主題,并自行完成小組內部項目分工,包括查閱英文資料、撰寫綜述報告和制作幻燈,并確定一名主講學員。每個小組可自行選擇采用中文或者英文形式匯報(鼓勵英文匯報)。在討論課前夕,組織所有主講學員預講一次,由教員提出修改補充意見。討論報告會由全體教員和學員參加,分專題進行報告和討論,每個主講學員報告完畢,臺下學員可以用中英文自由提問,臺上學員解答,最后由教員總結。
3.結果分析
(1)教員根據學員在文獻綜述、幻燈匯報及討論交流等表現多方面綜合評價雙語討論課實施結果。
(2)課后進行問卷調查,教員歸納出學員對相應調查內容的反應,形成結果報告。
結 果
1.雙語討論課實施結果
本次討論課有493名學員和2011年度全體代課教員參加,每個小班有7名學員上臺主講。報告過程流暢,內容充實,信息量大,重點突出,英文表述清晰,幻燈片制作新穎別致。臺下學員在聽完匯報后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向主講學員提問,對目前一些細胞生物學的熱點問題,討論更是激烈。本次討論課采用英文講解和提問的人數統計結果見表1,有81.5% 的主講學員采用英文形式講述,有44.9% 的學員采用英文提問。
表1:雙語討論課發言人數統計
2.問卷調查結果
在討論課實施后,我們又針對這次討論課的改革試驗效果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見表2。
表2:雙語討論課效果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93份,其中有效問卷493份。有效率為100%。由表2可知,被調查的學員中,有98.6%的學員認為細胞生物學雙語討論課這種形式很好,有93.1%的學員認為采用雙語形式對專業學習是有幫助的。
討 論
1. 通過雙語討論課,提高學員的自主查閱所需要知識的能力
面對當前知識大爆炸的社會,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這就需要學員具備快速篩選、去偽存真,獲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而我國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通過這次雙語討論課的實施,許多學員第一次嘗試使用了維普,Pubmed, Sciencedirect等數據庫,并開始嘗試在專業的醫學或生命科學網站上搜索資料,初步學會了從海量的信息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科研及醫療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礎。
2. 通過雙語討論課,提高學員閱讀英文文獻和用英文表達交流的能力
通過查閱英文原版文獻,學員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大大提高。許多學員表示,通過英文文獻的閱讀使他們感到閱讀英文并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而是結合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領域閱讀,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顯著提高了英文閱讀能力。通過在課堂上的英文講解和討論,使得學員英文發音,口語表達等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高。
3. 通過雙語討論課,提高學員對生命科學前沿知識的關注度
通過直接查閱《Cell》、《Nature》及《Science》等這些細胞生物學專業頂級雜志,獲得第一手的英文原版信息,使學員們深切體會到,細胞生物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并不是深奧不可理解的,作為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也可以通過查閱英文文獻等方法直接接觸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因此更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通過雙語討論課教學,使學員更加關心科學時事,擴展了知識面,進一步提高了專業修養。學員通過對文獻的設計思路、研究手段、取得結果的分析初步了解了研究科學問題的思維脈絡,明白應該怎樣去發現科學問題,怎樣去研究科學問題。通過設立討論課,學員普遍對細胞生物學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對自主式學習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學員對于英文原版專業書籍、輔導材料、生命科學網絡資源、專題講座等方面的需求明顯增加。
4. 幾點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討論課結束后,我們還組織學員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學員們表示僅僅通過課堂講解對所學知識印象淺,通過改變灌輸式教學法而采用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自主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學員建議可適當增加雙語討論課次數,并希望部分討論題應由學員自己選題,題目應更貼近學員感興趣的細胞生物學前沿課題。還有部分學員表示希望教員在課堂講解時適當加入雙語講解,以便學有余力的學員掌握。
結 語
通過雙語討論課的實施,我們意識到通過不斷引導學員采用多種方法去學習專業課,使得學員的思維方式和掌握知識的方法都有了明顯的改變,由“死記硬背,被動接受”轉變為“活學活用,興趣濃厚”,這正是學員綜合素質提高的具體表現之一。教學過程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由教員和學員的共同活動所構成。如何處理好教員和學員的關系,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既要調動教員教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想方設法改進教學方法,同時又要把最佳學習方法交給學員,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提高學員自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員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培養有國際視野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改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員,必須注重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進行知識結構和教學手段的更新,在力爭使學員與教員思維同步的同時努力使教員與本學科的發展同步[3],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把細胞生物學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蔣建利,劉宏頎,邊惠潔等.細胞生物學討論課教學改革嘗試[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1):56-57.
[2]張思河,陳志南,邢金良,蔣建利.醫學本科生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調查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1):59-62.
[3]王云英.醫學生的素質教育[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5,5(9):952-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