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構建的探索與運用
作者:董雪 劉一蓉 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 董 雪 陳 莉 劉一蓉
發布時間:2012-08-29 17:06: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文章中介紹了陜西科技大學構建的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開展的活動及其實施效果,并針對實施的效果提出了培訓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班級心理委員的主體性;實現課堂培訓、網絡培訓和實踐培訓的互通;重視班級心理委員培訓考核。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班級心理委員 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
2004年天津大學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了以“心理委員”為基礎的危機干預快速反應機制。在隨后的幾年中,一些高校相繼建立了“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機制,心理委員工作機制在全國各類學校中進一步得以實施與發展。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接受定期的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但是現有的高校心理委員培訓往往缺乏系統性、長效性、實用性。我校從2007年開始設立了“班級心理委員”, 在這幾年的實踐中,不斷摸索,構建了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探索出一條適合大學生班級心理委員培訓的道路,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介紹如下:
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1.心理學知識培訓
陜西科技大學是一所理工類為主的大學,學生所學的專業主要為電氣、機械、材料、化學等自然科學類專業,平時接觸文、史、哲類東西較少。因此,在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中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提高對心理問題的鑒別能力。(1)開設《大學生活心理學》課程。現在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是課程本身并沒有受到同學們的重視。我校有針對性地開設了選修和必修課程,使同學們系統掌握知識,為今后的工作作好鋪墊。其次,我校還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將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社會實踐等新形式與大學生生活心理學結合起來。此外,根據年級和群體不同教授不同的知識培訓,如在心理咨詢方法培訓中,就把心理委員常用的20種技能分為初級與高級兩個方面。根據年級和群體不同,在培訓中應該有一定的側重。大一年級主要培訓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克服學習壓力,大二、大三年級以人際交往,情緒調節、戀愛、職業規劃等自我發展問題,大四主要開展就業心理、社會心理的教育。(2)邀請校內外專家舉辦講座。除了課程教學,請各大學校心理學教授舉辦定期的心理學講座。講座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語言的幽默化、內容的通俗化,更加注重學生學習、吸收的程度,增強他們對基本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和心理咨詢的應變技巧的掌握等。
表1 部分專家講座舉例
2.心理委員制度培訓
(1)制度學習。在心理委員培訓前,下發《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使學生們明確班級心理委員的職責,了解班級心理委員的重要性問題,并根據《手冊》要求選出班級心理委員,參加學校組織的班級心理委員專業培訓,對他們開展工作的步驟和方法進行指導。培訓后要求心理委員定期開展心理問題排查工作,時刻關注班級心理狀況,了解同學的心理問題。(2)定期考核。對工作優秀的心理委員予以表揚鼓勵,對待心理委員將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表揚先進,鼓勵后進,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面開展。
3.心理委員工作技巧性培訓
技巧性培訓目的在于使心理委員熟練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和洞察能力,增強責任感。
(1)案例分析。僅僅是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培訓是不夠的,當心理委員面臨實際問題的時候仍然束手無策,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所以通過對一個個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案例教學方式將更加適合于班級心理委員培訓中。
表2 案例分析舉例
(2)學生自主活動。班級心理委員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后必須將其應用于實踐。我們在培訓中創新性地將團學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自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心理互動活動。
(3)經驗交流。班級心理委員在經過系統的知識培訓后,定期的經驗交流分享不可或缺。心理委員在交流、學習、分享他人工作經驗的同時,對自我工作進行再反思和再思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表3 經驗交流案例(2011年)
(4)心理素質拓展。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分兩個層面:一是心理健康的層面,即維護全班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并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保證學生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質拓展層面,即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舒緩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更重要的是使同學們在活動中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成為心理素質優異,實踐能力強大的當代大學生。
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的實施效果
1.有效提高了班級心理委員的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
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的構建不僅為心理委員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渠道和機會,更是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所學、提高工作能力的平臺。在這幾年的探索實踐中,我們發現,經過培訓的班級心理委員已能較好地與班級同學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及時發現并報告同學的心理困惑,提高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專業性。
2.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整個學校的和諧穩定
班級心理委員的素質和水平將直接關系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的班級心理委員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宣傳深入到了每個班級。新構建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委員培訓體系在為大學培養合格班級心理委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基層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有利于整個學校的和諧穩定。
班級心理委員培訓中的注意事項
1.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班級心理委員的主體性
在班級心理委員培訓中,要注重教師主講與班級心理委員參與相結合。在培訓專業心理學知識時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但更要注重發揮班級心理委員的主體性,使課堂真正回歸學生,讓班級心理委員在聽取知識的同時積極思考,這樣更加利于專業知識的掌握。
2.實現課堂培訓、網絡培訓和實踐培訓的互通
大型案例分析、心理學知識的系統講述等我們仍然可以延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但是,心理學更加注重知識的點滴積累,可以通過微博等現代手段對心理委員迅速廣泛地教授心理學小技巧。
3.重視班級心理委員培訓考核
心理委員培訓的效果需要考核制度的約束和檢驗。首先,有明確的、量化的考核標準。主要考核班級心理委員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其次,有嚴格、定時的考核過程。班級心理委員培訓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開展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最后,要有公正的考核結果,對表現積極的班級心理委員實行表彰,對班級心理委員進行鼓勵,并幫助其克服工作困難,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海,劉莉湘君.對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學院學報,2009,22(4).
[2]王亞鴿.理工科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3]周璠.淺談高校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現狀及其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6).
[4]劉海娟.關于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教育,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