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想象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藝術教學部 陜西西安 曹 洋
發布時間:2012-08-29 17:03: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在聲樂藝術中,對聲音和作品的想象能力是歌唱者一項最基本的素質,因為聲樂藝術與其他藝術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看不見,摸不著,非常抽象,只有想象才能把對音樂認知的過程從抽象化、概念化引向具體化、形象化,使抽象、陌生的發聲器官變得直觀、生動,使生澀的聲樂理論變得通俗、易懂。
【關鍵詞】聲樂藝術 想象 抽象化 形象化
黑格爾曾經說過:“藝術家最杰出的本領就是想象。”特別是對于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感覺去領悟的聲樂藝術來說,想象更是無處不在,貫穿于創作、練習、表演、欣賞的各個環節。本文重點從想象在聲樂學習中的作用入手,帶領大家走進想象的空間,領略聲樂的獨特魅力。
想象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獨立完整的演唱作品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用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作品的內容、思想和情感, 用想象的翅膀喚醒呆板的豆芽菜似的音符, 使之能扣住聽眾的心弦, 與之同悲同喜。
想象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都把想象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聲樂教師在教授歌唱發聲技能時,無法準確而形象地告訴學生發聲時的生理肌肉動作和心理活動狀態程度,只能憑借教學經驗,用一些歌唱感覺來啟發學生,使得在聲樂的日常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常常因學生掌握不了正確的方法而苦惱,也常常會因自己不能準確地對所期望的聲音加以描繪而使學生不知所云。只有運用豐富的想象進行教學,才能使這一切迎刃而解。如金鐵霖教授在教學中就要求學生想象支點的位置并在支點上換字等。
想象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1.想象在呼吸中的運用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在這個環節,口、鼻、肺、氣管、胸廓、橫隔等器官全部參與其中,如果機械地要求學生,只會把學生弄得無所適從。在吸氣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想象聞花, 將花香從口鼻緩緩地深深地吸進來, 就可以感受到胸廓與肺是開闊的感覺,小腹與腰肌是膨脹的感覺。在呼氣時,想象吹蠟燭, 體會了橫隔肌與腹肌有力的對抗感覺,既可鍛煉橫隔肌保持氣息的能力, 又練習了有控制的呼氣。
2.想象在發聲技巧中的作用
聲音的高位置是歌唱的著力點,是產生共鳴音響、音色最明顯的地方。正確的發聲位置應該是統一的,首先要講究喉頭的穩定,對于一個歌唱氣息較高的學生,如果教師只是說:“把喉頭放在一個比較低、比較穩定的位置,不要讓它隨意亂動。”學生一定無法理解并做到。如果我們讓學生想象:“你的嘴長在衣服從上往下數第二個扣子的位置, 在鎖骨下方一點,然后想象聲音從這個支點發出。”學生很快就會心領神會。
有了喉頭的穩定,還要有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如果將這套復雜而精細的名詞搬上課堂, 學生不可能意會,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吸氣打開時想象鼻腔沒有任何阻礙的通向頭頂,把你的聲音想象成泉水從這個通道源源不斷地拋出去。”這樣的引導方法,要比生澀的講解管用得多。
3.想象在咬字中的運用
聲樂是音樂與語言完美結合的藝術,字正腔圓是歌唱咬字的基本要求,字正指唇、齒、舌、牙的咬字動作。在歌唱咬字時,歌唱時字頭咬得太重不好聽;咬得太輕,變成了音包字、字音含糊;如著力點不對,就會變成另外的字音、字義了。我們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一只母老虎叼著小老虎跑動的動作,叼緊了,就咬死了;叼松了,小老虎就掉了。所以要不松不緊恰到好處。
如何培養學生的歌唱想象力
1.增強文化底蘊,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任何想象都離不開文化基礎知識,否則就會變成空想或胡思亂想。所以除了學習音樂專業知識之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多涉獵文學、美學、社會學、歷史、心理學等課程, 以構筑一個一專多能的優化知識結構,特別是要多看一些描寫各種人物細膩情感的文學作品,盡量多體會發生在身邊的各種人間情感,多接觸社會,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
2.注重作品剖析,讓學生學會深刻理解歌詞背后的情感內涵
要想讓學生在演唱時能夠通過想象做到有感而發、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教師不要填鴨式地將作品的背景、人物的特點、作品的風格等一一介紹,而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了解作品的風格、創作動機、創作手法、歌詞的思想情感、歌詞的高潮點、旋律的高潮及其特點等。
3.多參加實踐活動,喚起更加豐富和美妙的歌唱想象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聽多練,多參加演唱實踐活動,隨著學生聲樂實踐活動中經驗的積累,他的頭腦中能夠隨時提取的想象會越來越多,在歌唱的想象中也就越發地隨心所欲,從而喚起更加豐富、生動和美妙的歌唱想象。
我們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不僅要充分發揮想象這一手段的作用,更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審美體驗, 通過想象重建出栩栩如生的音樂形象,只有給聲樂學習插上想象的翅膀, 才可能使學生自由地翱翔于聲樂藝術的殿堂。
參考文獻:
[1]曹文海. 想象是通向聲樂藝術殿堂的重要途[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3).
[2](英) 伊麗莎白·普莉滋著, 郎毓秀譯. 德裔美籍女高音歌唱家伊麗莎白·舒曼的教學[ M].北京: 華樂出版社,2003.
[3]劉曼君. 論聲樂教學中想象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養[J].懷化學院學報,2006(11) .
[4]鄒長海. 聲樂藝術心理學[M]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