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專非英語專業的聽力訓練
作者: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榆林分校 陜西榆林 魏亞妮
發布時間:2012-08-28 14:29:2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習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本文著眼于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聽力訓練 ,從語音、語義、文化背景、學習方法等角度對聽力訓練提出一些建議,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讓學生具備自主進行聽力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語音 語義 文化背景 聽力訓練
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英語教學“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聽力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英語聽力簡直是一只“攔路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成績。筆者以為,要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主要在于養成一個學習英語聽力的良好習慣。因為聽力能力具有機械性、習慣性的特點,如果沒有足夠的訓練,使之產生機械的習慣性反應,那人的聽覺感知速度就跟不上,聽力水平就難以提高。下面,筆者將以多年的大專非英語專業教學實踐為基礎,從語音、語義等方面談談看法。
語音和語義方面
在外語聽力訓練中,我們應首先注重語音辨識訓練,然后進行語義選擇訓練。所謂語音辨識主要是指對語音、語調、節奏和意群等方面的辨認,而語義選擇就是指如何把握說話者的意思,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中選擇正確的答案。
1.語音辨識能力
語音辨識能力的訓練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因為語音不僅包括單字的發音,還包括詞匯、習語的連續、失爆、弱化、重音、縮讀、同化、略讀、省讀等許多音變形式,以及用不同語調節奏表達不同的意思。這些都可能給人的聽力造成障礙。如:同化:And you?[■nd ju:],連續:You're a teacher.[ju:]這時應把注意力放在各種語音現象的辨識訓練上,不要只追求聽懂了多少內容。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來自語義方面的干擾,可選擇一些內容比較熟悉、簡單、有趣的文章作為聽力材料,或選擇專門的語音辨識聽力材料,這樣對語義的理解就不會占去很多時間,從而確保全神貫注地去辨識各種語音現象。此外,還可以閱讀一些有關語音學和音韻學方面的書籍,這對提高學生語音辨別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因為這些書籍系統地總結和概括了各種語音現象,通過閱讀可掌握相關的知識并以其為指導進行訓練。掌握一些語音知識,提高自己的語音辨別能力,對提高聽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2.語義選擇能力
聽力訓練的另一個重要階段就是進行語義選擇,也就是在辨別語音的基礎上把握它的語義特征,比如正確理解多義詞的確切含義。語義選擇訓練就是根據聽音理解說話人的意思,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就要求學生在收聽時緊跟說話人的思維,仔細辨認每一個細節,注意抓住關鍵的詞,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內容,把聽和記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在語音辨識和語義理解的基礎上,對所聽內容作出正確的判斷。
思維習慣方面
在聽力訓練時,應該養成一種正確的思維習慣,即用英語直接思維。盡量避免將每個單詞和句子翻譯成漢語,這樣做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影響理解。因為兩種語言的結構和思維不盡相同,并不是所有的英語都有相對應的漢語。在短暫的時間內,既要聽,又要理解、翻譯,還要進行綜合判斷,這是不太可能的。克服這種翻譯習慣的方法,那就是平時出聲熟讀語段或文章,養成朗讀的習慣,培養語感。訓練時,盡量克服自己不去翻譯,逐步學會并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
文化背景知識方面
有人曾經說過: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和,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一個人以社會成員的資格所獲得的其他一切能力習慣。而語言作為其重要的一部分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英語這條橋梁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歷史及風土人情,懂得說這種語言的人是如何看待事物、觀察世界;如何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思想、習慣和行為。因此,學習和使用一門語言,如果只學它的語音、語義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學習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文學、藝術、科技、地理、歷史和哲學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當然,在聽力訓練中,我們也要靈活運用所學的英美文化知識。如果本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即使聽清了原材料也難以理解,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例如:You will hear:
In Sydney there is a special long distance running race called the City to Surf.The race takes place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August every year.More than 23 000 people run in the race……
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When is the race held?
A.In spring B.In summer C.In autumn D.In winter
如果對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不清楚,僅依據原文中“每年八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而選擇C——秋季的話,那就錯了。這是因為悉尼(Sydney)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城市,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與我國所處地理位置完全不同,我國位于北半球。因此,當我們是秋季時,澳大利亞正好是冬季。不言而喻。這個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D. In winter。由此可以看出,聽的能力是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及知識面的綜合體現。這就要求學生在增加詞匯量的同時擴大知識面。多加強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多閱讀一些有關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書籍,從中了解有關歷史、地理、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對西方文化的敏感度。學生平時也應大量閱讀世界名著,多看英語影片、英語電視節目,從中直接地獲得信息。這樣不僅學習了口語表達方式,同時也獲得了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識,對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聽力練習方法
在聽力訓練中,我們應當對不同性質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聽力練習方法:精聽或泛聽。所謂精聽就是將所給材料的每一個細節都聽清楚,在聽的過程中學習口語、句型、語法等。而泛聽則是聽取大意,在泛聽中拓寬知識,并從中獲取信息。但在具體的聽力訓練中經常會出現這樣兩種情況:有的學生每天都要花好長時間來聽英語,但總是感到進步不快。究其原因,雖然花了很多時間練聽力,但多數時間心不在焉,只是泛泛而聽,經常是一邊聽一邊干其他事情。有時甚至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這樣進行聽力訓練效果就不會好。而有的學生卻是謹小慎微,把同樣材料反反復復地聽,總是害怕遺漏什么東西。這種學生雖然對所聽材料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但因花費時間太多,所聽的內容狹窄,進步也不會太大。因此我們應當采取精聽和泛聽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聽力。
在聽力練習中,不管是精聽還是泛聽都不可能一字不落地聽,所以要抓住關鍵詞,并且要邊聽邊做筆記。這樣既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又可以幫助記憶所聽內容,避免聽前忘后。在記筆記時,我們應當采取一些速記的方法,用自己熟悉的字或符號來代表一個詞或一句話,這樣就不會因記筆記而影響聽力速度。
總之,英語聽力訓練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聽說相結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提高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何兆.熊華均 A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1989 .
[2]Bacon,S. & M. Finnemann.A study of the attitudes ,motives,and their disposition to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0,( 4 ).
[3]Field,J.Finding one's way in the fog: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ers.MET,2000,( 1 ).
[4]Peacock, M.The Effect of authentic material on the motivation of EFL learners.ELT Journal, 1997,(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