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旨在表述在動畫產業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風格動畫當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際遇和困境,以及如何適應行業全球化這個歷史趨勢,發展本民族特色的動畫作品。在對在我國公映的世界動畫產業中成功影片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分析其受歡迎的劇情條件、制作技術程度等的基礎上,對我國民族風格動畫片如何走向世界進行了探討性的分析。

【關鍵詞】 動畫產業 全球化 民族風格 動畫創作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2010JK095.

自從國人開始著西裝、吃漢堡、穿婚紗、過情人節、看《阿凡達》、游歷歐亞以來,我們的生活等各方面已經融入到了全球化之中,當今,“全球化”已經是一個公共話題。當《阿凡達》、《變形金剛3》等國外動畫巨作在我們各大城市的影院票房不菲時,動畫業和其動畫觀眾群也“被”進入到了動畫全球化進程之中,從業者們所從事的動畫創作必然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國外動畫片的觸角已經深入且逐漸要占據我們國家這個動畫大市場時,也同時給當代的動畫從業者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責任與挑戰。

動畫產業的全球化與民族動畫發展的碰撞

中國動畫產業及其龐大的市場吸引著全球行業界的眼光,日本人已用漫畫演繹了《三國演義》并有意向拍攝動畫劇,美國迪士尼將《花木蘭》成功地搬上銀幕,從日本漫畫的各類中國題材,到動畫作品《花木蘭》、《功夫熊貓》、漫畫作品《三國演義》等,中國的文化元素符號已經成為世界動畫作品的創作資料來源。

與之對應,國外在享用中國的動畫資源與市場的同時,國人也在這種過程中學習與進步,這種交互關系的碰撞將會從客觀上促進民族動畫業的發展,從業者們經過努力創作,也有了得到世界認可的動畫作品。2006年國產動畫作品《桃花源記》首次在東京獲TBS數字作品大賽最優秀獎,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廣泛贊譽,這部運用水墨畫、皮影戲、剪紙等多種藝術元素,通過現代的制作方式手段實現了技術藝術高度統一的三維剪紙動畫的出現,也表明國人努力的結果值得肯定。盡管中國的首部三維動畫巨片《魔比斯環》投資1.3億之巨,沒有收回成本,但它帶來的影響也有一定意義,而且該片在第58屆戛納電影節上熱映十幾天。

民族風格動畫是全球化產業中的組成部分

中國動畫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汪天云最近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香港導演紛紛來到上影廠,買走《天書奇譚》、《葫蘆兄弟》等老動畫片。“這些香港導演認為內地老動畫片動畫藝術扎實,最重要的是內容和故事非常經得起推敲。他們希望對這些經典動畫故事進行改編,由真人來表演?!蓖籼煸普J為,之所以出現如此現象,得益于老動畫片對故事的講究。[1]以此可知,上世紀50、60年代民族風格動畫作品之所以會處在世界的前列,“講究”這個創作原則是主要的成功因素之一,不僅是劇本選材的講究,也是制作藝術的講究,更是團隊沒有半點浮躁之氣精益求精做精品的講究,所以,民族風格動畫作品創作不僅是對民族題材的改編運用更是對前輩從業精神的繼承與創新。

民族風格動畫的繼承主要體現在形式上的民族性與從業精神上的孜孜追求上,而創新主要則反映在藝術技術結合的層面上,如前文所例,動畫片《桃花源記》就是把剪紙畫中的符號語言引入到三維世界里,讓以前不易在二維動畫里表現出來的剪紙動畫比較容易地表現在了三維空間,片中二維角色結合三維空間的水墨場景與皮影和剪紙藝術形式交相呼應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并完美地展現在了影片中,這是水墨畫、皮影戲、剪紙等多種藝術元素作為獨立的藝術單元制作的動畫作品,也是近年來獲得國際大獎的代表性動畫作品。

所以,我們民族視覺藝術中的水墨、剪紙、皮影等藝術形式所制作出的動畫產品需與當下時代中出現的新技術結合才會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只有與當下視覺審美潮流同向才會更快融入到全球化市場中并獲認可?!短一ㄔ从洝帆@得國際認可除了將皮影、剪紙、水墨引入到三維空間之外,還保留了我們剪紙藝術中最靈動、純樸的美,還適應了人們追求視覺感官的求異性和情感空缺的需要,即視覺和空間均有所創新。在本民族各類資源已經為世界動畫界逐步共享、動畫產業這塊蛋糕的原料已然全球化的背景下,動畫全球化的浪潮已將中國卷入其中,已然成為全球化的組成部分,擁有著豐富文化藝術資源基礎的中國更需要將自己的動畫符號以自己的視覺方式推向世界。

民族風格動畫走向全球化市場的條件

美國人將中國的國寶熊貓這個視覺符號與中國武術結合起來淋漓盡致地演繹了一把《功夫熊貓》,讓國人為之折服;同樣,迪斯尼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個家喻戶曉的木蘭從軍故事拍得蕩氣回腸,賺足了6億美元;而國人制作的《寶蓮燈》投資巨大,卻只獲得了個基本收支平衡,說明同樣的題材不同的制作單位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原因是什么?被譽為“中國創意產業之父”的厲無畏一言中的:中國動漫產業缺少中國文化的“根”??v觀我國上世紀50、60年代的動畫作品,如1964年我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之所以獲得國際性承認,單看由幾十位畫家用4年多、繪制了15萬4千多幀畫面,即可得出結論,所以,“根”一方面是持之以恒、一絲不茍的制作精神,另一方面是能塑“根”的人才。

從1971年我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到2010年底GDP總值躍居世界第二,我國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政治大國和經濟大國,那么,如何能成為文化大國,像古時的漢、唐、宋代一樣得到世界公認呢?將文化納入到視覺“創意”領域就是途徑之一,動畫片可承擔一部分重任,也必然要承擔起必要的文化責任。將人類的共同價值,諸如自由等和世人的普遍情感,諸如仁愛等主題注入到動畫片的故事敘事中,在文化認同感的基礎上也會順利地將民族風格動畫片推向全球化市場,獲得認可與效益。

西班牙海神影業公司總裁約瑟夫認為,中國的文化元素對西方人來說是非常新鮮的,“但所謂的元素很多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中國文化的精神表達才是最重要的……”[2]藉此可思,民族風格元素不是單一理解為將本民族的古代先賢抑或志怪神獸用“動”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將其融入到一種精神里去表述動態關系,即使切入到別的場景或情節中,也能感受到中國的氣息,這才是創新的應用與發展,即必須具備別具一格的創新意識也是民族風格動畫走向全球化市場的又一必備條件。

結 語

在動畫產業已經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民族風格動畫的發展既需要繼承又需要創新。繼承包括文化與形式,創新則需要結合多重因素來進行,當然,動畫構思的創新不是主觀任意的,而是由動畫創作規律和觀眾欣賞心理兩方面決定的。一方面動畫創新是客觀世界經過創作者頭腦的折射反應……另一方面,從審美心理考察,人有一種本能的好奇心,總是希望事物永遠處于一種不斷運動和變化的狀態之中。[3]結合此議,民族風格動畫業的發展也只有完善此兩點才能獲得發展與進步。

國家在十七大有關文化產業的報告中提出了大力推動動漫產業的快速與健康發展策略,于是深圳、北京、杭州的動漫業在原來發展的基礎上已然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且蓬勃發展著并帶動了全國其他地區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和各地政府已經真正將此產業作為一種經濟形式來對待了。既然是經濟形式,必然會有產值,從世界主要動畫大國、動畫強國來看:美國動漫產業的出口產值達2000億美元之多,僅次于計算機業的出口值;日本動漫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了其經濟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并占據著世界動漫市場的65%份額;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提出的大力推動與發展動漫產業的必要性。那么,中國的動畫業與其從業者也應該以民族風格動畫,諸如水墨、剪紙、皮影等的形式為基礎,綜合各類技術制作,為當今中國動畫片能在世界動畫產業鏈中分享豐厚效益而展開積極探索與精致創作。

參考文獻:

[1]包白龍.“民族動漫”吸引全球眼光[J].內蒙古日報數字報刊,2009-11-20.

[2]楊慧軍,趙曦.動漫呼喚民族特色[J].內蒙古日報數字報刊,2009-11-20.

[3]佟婷.動畫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