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洋務派創辦近代企業,訓練新式海陸軍,改革教育,建立近代的外交機構,不自覺地促使中國步入現代化。由于以洋務派為代表的地主階級具有階級局限性,決定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這說明地主階級挽救不了中國,中國的自救需要新的政治力量。

【關鍵詞】 洋務運動 中體西用 現代化

清末中國為了挽救民族危機,走上了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征途。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開始學習西方的自救自強運動,由此開啟了中國學習西方、仿效西方、追趕西方的近代化之路。

洋務運動的現代化

1.生產方式現代化——創辦近代工業

洋務派為了鎮壓農民起義、抵抗西方列強侵略,首先興辦的是軍用企業。創辦軍事企業的同時,還興辦了一些民用企業。這些近代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采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機器生產替代手工制造,實行雇傭勞動制,生產的產品作為商品參與市場流通。引進的現代生產力和大工業生產方式,催促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中國的生長,加快了中國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刺激了一批官僚地主階級和大量民用商人投資于近代新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 由于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不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新的生產力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桎梏下發展起來的。

2.推進中國軍事現代化——創建新式海陸軍

19世紀60年代,各地軍隊紛紛改用洋槍洋炮,聘用外國教練。1874年,清政府籌辦海防、建設海軍。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分別建成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北洋水師。[2]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引進西方先進武器,這對于挽救清朝統治危機和抵抗西方侵略者起了一定的作用,也使清軍向近代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因為洋務運動的封建性,致使具有近代意義的軍隊的組織結構和管理系統發育不良,在甲午戰爭中慘遭失敗,這也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3.開創中國教育現代化——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一個國家的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育近代化。洋務派興學育才的途徑有三條:一是采用西法創辦洋務學堂;二是翻譯西方的書籍;三是派遣學生出國留學。洋務派雖然不自覺地對傳統的教育思維和方式加以變革, 但卻開創了中國教育近代化。洋務派所建立的新式教育體系,開中國近代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基礎,它與洋務運動一起對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起了不可忽視的先導作用。但由于封建地主階級的局限性,決定了洋務派在向西方學習上僅僅是為了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延緩封建統治的合法地位而進行的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場。

4.促進中國外交現代化——創建外交機構,派出駐外使節

鴉片戰爭后,傳統的外交體制顯然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1875年8月郭嵩燾任清朝出使英國大臣,這標志著清代中國開始主動地觀察了解世界、接觸融入世界。在近代國際體系中,國際地位的安排最終遵循實力原則,國家之間并無實際平等可言。近代中國外交一方面反映了清代中國逐步由一個主權國家變成由西方資本帝國主義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國家的歷史進程,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國從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的狀態中逐漸清醒,不自覺地走上一條布滿荊棘的近代化之路。[3]

5.開啟中國現代化的征途——提出“中體西用”思想

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它分為三個層次:即器物層次;制度層次;思想文化層次。第一層次為淺層次,變遷較為容易;第二層次是一個中間層次,相對來說其變遷較為困難;第三層次是精神層次,這個更新觀念的層次最艱難。[4]前者指提倡向西方學習制械練兵之術,中間指政冶觀念,即民主共和與君主立憲的激烈爭論,后者則指批判綱常禮教,倡導“個性解放”。社會實踐的檢驗幫助了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們逐漸意識到應該從提高民族素質上進行思想文化層次的思考,來推進中國的社會變革。由于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封建性以及過分依賴西方列強的勢力,所以盡管開啟了近代化的征途,但并未使中國較快地走上近現代化之路。

洋務運功的啟示

洋務運動最終以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結束,同時也標志著舊式漢族地主階級在中國近代的政治失敗,從此舊式的漢族地主階級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發展影響十分深遠,給予我們很重要的啟示。第一,使人民徹底認清了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相勾結鎮壓中國人民的事實,激發了更多先進中國人的覺醒和奮起。第二,中國既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制造水平,也要借鑒和吸收其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科學、文明的成果。第三,對西方的學習,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要堅持學習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原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發展道路。第四,要遵循社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要有耐心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穩步前進。

洋務運動開創了中國現代化,促進了新的生產力的出現,催生了新的政治力量。但洋務運動在中國封建制度下開始,顯得倉促而忙亂。最終以失敗告終,說明地主階級挽救不了中國,中國的自救需要新的政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廣成.試論洋務運動與中國近現代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5).

[2]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爾敏.弱國的外交:面對列強環伺的晚清世局[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梁啟超.新民說[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