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哲學專業馬哲史教學的現狀,以及馬哲史的學科特點,原著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扭轉原理對學生定勢思維的影響,需要以原著為主要參考,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探索的作用,提升馬哲史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

【關鍵詞】馬哲史 探究式 原著

基金項目:寶雞文理學院第九批教改項目“探究式學習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編號:JG11014)階段性成果。

馬哲史是一門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發展、演變基本過程和基本內容的專業性學科。馬哲史的學術性主要是通過文本,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專著、筆記等實現的。傳統教學主要從全國馬哲史教材出發進行講解,但是因為教材在內容上力求全面,因而很多問題只是浮于表面,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哲學專業學生的理解。本文主要結合馬哲史中的一些原著問題闡釋探索式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探究式教學與馬哲史

近代以來,教學模式有了重要的轉變。對學生的重視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成為教學模式的主旋律。其中,探索式教學方法就是著重于學生潛能的開發以及教學過程的設置的一種方法。

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探索式教學有兩個原則是值得特別關注的:一是主體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互相啟發。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同時,提高對教師的要求。這是探索式教學的主要特點。二是主動性原則。通過主動構建新知識,積極參與交流與討論,并不斷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反思,改進學習策略等方式,學生在學習中找尋到學習的樂趣,從根本上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是探索式教學的主要目標。

馬哲史學科具有的一些特點需要探索式教學才能完成。馬哲史是一門理論性的專業學科,馬克思恩格斯主要從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中得出一些哲學性的理論,因而馬哲史的理論性寓于現實性之中。這要求學生需要對理論和現實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時才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問題。

馬哲史中原著問題的具體表現

原著涉及的問題包羅萬象,但是有些問題可以說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始終,在新時代更是顯現出特別的意義。以下僅就基本的問題作為個案予以說明。

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傳統哲學的分野。在原理中,通常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傳統哲學的分野確定為實踐。實踐的概念的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是,在分析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時,學者有不同的認識。有些學者認為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為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首要和基本的觀點,還有些學者認為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等。在馬哲史中,實踐問題到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什么地位,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新的哲學形態,它的個性、方法問題值得進行總結。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本主義精神。這個問題和實踐問題是密切相關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越來越成熟的唯物主義時期,它對社會、經濟的關注已經越來越有超脫于傳統哲學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本主義關懷在當今具有什么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所關注的社會問題有哪些,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通常根據列寧的說法,馬克思主義可以劃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這三個部分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這需要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范圍,與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但是,在教材中,我們很難看到聯系的一面,對于馬克思主義有所誤解。因而,如何理解三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是一個重要話題,也是關系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精神理解的話題。

4.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本體論的關系。眾所周知,在西方傳統哲學中普遍探討的本體論問題很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中出現。本體以及本體論在西方哲學中本身就經過了好幾次演變,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本體論是否具有了別的意義,本體問題是否不存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終歸宿是否具有本體的意義,本體與實踐之間是否是全然對立的關系,這些是需要探討的內容之一。

探究式教學的具體展開

1.將原理問題與原著問題分開,利用探索進行有效啟發。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哲學專業的另外一門基礎課程,相對于馬哲史,它更早為學生所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表達,學生往往是以原理來認識的。探索以原著為依托,圍繞原著問題而展開,在不同的信息中形成不同的啟發,將各種不同問題形成一個核心點。探索主要是學生之間進行的啟發,同時利用了教師的引導,探索的目的是在問題中尋找答案和問題,在疑問中尋求啟發。

2.結合原著對馬哲史進行理解,利用探索進行有效討論。以馬哲史教材為參考的傳統式教學,往往影響到學生只是借助于不同的馬哲史教材進行參照,力求追問問題的答案。探索式教學在龐雜的原著中會得到很好的應用,因為探索本身就是針對問題而言的,原著中大量的理論問題會通過探索得以展現。當然,課堂上進行的探索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對全局有所把握,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相應地,對教師的學術素養會有很大提升。探索也需要依照一定的線索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因為與西方哲學密切相關,所以要求師生對西方古典哲學部分有所了解,才有可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問題。在龐雜的哲學知識中,教師起著掌控全局的作用,探索是全局下進行的。探索過程必須圍繞一些主題展開,進行有效的討論,這是一個基本目標。

3.將原著放置于西方哲學大環境,利用探索進行有效解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中,一些概念、范疇主要是西方化的,遵循哲學史發展的規律,要清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歷程,就要清楚西方哲學的體系。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置于西方哲學的大環境下才能認清馬克思所提出的原子運動、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系、馬克思哲學與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辯證否定觀、宗教的本質等問題。其中,有些哲學問題是屬于不同立場、方法層面的,所以在探索過程中應適時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問題歸入西方哲學中去考察和思考。

4.結合現實對馬哲史進行理解,利用探索擴展問題意識。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具體的社會指向,它的很多哲學問題有著身后的社會背景為支撐,所思考的問題最終是為了無產階級服務的,諸如伐木的問題、宗教本質的問題、圣經、歷史唯物主義等問題,既是哲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在哲學領域的再現,因此要結合現實問題思量哲學問題。另一方面,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學科中,諸如生態環境、人本主義、社會和諧、貧富差距等問題,需要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進行分析。利用探索關注新的社會問題,擴展問題意識,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總之,馬哲史中涉及的一些原著問題以及通過原著加深對馬哲史的學習,在探究式教學中是可行的,也是具有針對性的。在馬哲史影響到學生定勢思維時,應積極發揮探索式教學方法,提升馬哲史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雨辰.作為馬哲史研究對象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何以可能[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