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詞塊教學理論為依據,本文分析了在聽說教學中進行詞塊訓練的可行性。描述了詞塊訓練在聽說課堂中的具體實施過程,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論證了聽說課上引入詞塊理念能提高英語學習者聽說能力,繼而總結了詞塊學習對語言習得的有效性。

【關鍵詞】 預制語塊 訓練 英語學習者 聽說 語言能力

基金項目:第二期全國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課題(GZG 7610-098)

Nattinger & DeCarrico(1992)認為,語言使用時的準確、流利程度不取決于學習者大腦中存儲了多少語法規則,而在于存儲了多少預制語塊。語塊特有的聚合單個詞匯的能力以及其本身所包含的語法功能,為外語聽說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特別指出:“大學英語教育主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而長期以來,聽說課程的教學投入多、難度大、收效甚少。筆者認為,將詞塊學習理念植入英語聽說課堂,強化學生語塊訓練不乏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

預制語塊的定義和內涵

語言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側重點,對預制語塊給予不同的定義和稱呼,如詞匯短語lexical phrases、詞匯組塊lexical chunks、多詞單位multi-word lexical units等。筆者采用Nattinger & DeCarrico(1992) 預制語塊(prefabricated chunk)的稱呼,把其定義為語言使用者在語言輸入或輸出時無須逐一切分各音節、結構、成分而整體在大腦中儲存和提取的、共同出現頻率高的一串,包括詞匯層面的搭配(collocation)、習語(phrase)、成語(idiom)、構建句子層面及篇章層面的套語(Formulaic language)、詞塊(chunk)等。

預制語塊對外語習得的有效性

Lewis(1993)指出,語塊才是語言的基礎以及有效交流的前提,語言本身就是語法化的詞匯、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構成的。詞塊集語法、語義和語篇為一身,在語言習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聽力輸入過程中,聽者需要將輸入的語言進行關鍵詞選擇、重要信息過濾,才能在聽的同時進行短時記憶存儲,進而進行口語輸出。而語言學習者往往在聽的過程中過多地關注單個詞及孤立的短句,殊不知聽的過程要將注意力放在較長的話語單位上,即詞塊上來,因為信息的輸出是以詞塊為單位的。有了這些詞塊,才能捕獲聽力語篇的信息。再者,在口語輸出過程中,學習者經常苦于“找不到恰當的詞匯來表達思想”。認知心理學研究證明語言學習者在長時記憶中提取語言知識時,提取更多的是模塊而不是變化多樣的語法規則。國外研究眾多研究證實,母語使用者大腦每次最多處理8到10個單詞的句子,而使用者卻能流利地進行遠遠多于10個詞的長句的口語輸出,這些都表明母語使用者在大腦里存儲了大量的詞塊,在表達使用時直接提取,每個詞塊的信息量只相當于單個單詞,無需占據太多的大腦記憶空間,可以整體存入大腦,這就大大提高了語言表達的流利性、連貫性和地道性。

預制語塊在英語聽說課的應用研究

基于詞塊在語言習得的作用,本研究試圖通過提高學習者的詞塊意識和敏感度,培養學習者強化詞塊輸入及輸出訓練,從而提高語言學習成效。本研究選取西北工業大學大學英語二年級的兩個平行班為實驗對象,一個為實驗班,依據國外的詞塊教學法,在聽說教學中強化詞塊訓練;另一班進行傳統教學,兩班經前測顯示英語綜合水平無明顯差異。

在英語聽說中強化語塊的教學實踐

1.講解詞塊知識和理念,提高詞塊學習意識

在聽力過程中,學習者經常是重視所輸入信息的語音和孤立的單詞,結果往往是聽力完成后無法理解語篇內容,抓不住關鍵信息。本研究的實驗班教師要求學生以詞串及短語為中心,按照話題和語境來進行聽,在聽的過程中將注意力放在較長的詞塊上,縮短聽力理解的時間,減少語言輸出壓力。檢測聽力理解時,要求學生運用聽力原材料中的詞塊進行語篇大意的口語復述和改編,以強化學習者的詞塊意識。

通過對比兩種學習方法,學生能意識到英語詞塊對語言學習的重要促進作用,尤其是對口語復述時的關鍵信息重述和聽力中注意力的導向作用。教師可以選擇不同話題的語篇,讓學生意識到詞塊在不同語篇中的普遍性,這時教師再傳授詞塊的相關概念和分類等相關知識,強化學生的語塊意識,培養其對聽力語篇中詞塊敏感性和識別能力。

2.通過多樣詞塊練習,提高語言學習效率

教師要求學生課外廣泛閱讀,在閱讀中提高對詞塊的敏感度,并通過做筆記記錄各類詞塊。引導學生語言學習中要有意識地重點注意詞塊組成的各種結構和形式,結合語篇語境習得并整體存儲于大腦。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所收集的詞塊進行兩人或小組對話,個人口頭演講等訓練,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針對性指導。在此訓練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話題提前布置學生要收集的錄音詞塊,課上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有關某一話題的詞快,圍繞這些詞塊進行口頭作文,可以圍繞小組討論、互相提問詞塊、調動大腦中的已有詞塊,開發創作型思維,靈活運用詞塊完成交際任務。

研究結果

在一年教學結束后,兩個班均參加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口筆試,結果都顯示實驗班成績高于對照班。為檢測教學實踐效果,筆者設計了問卷,對實驗班進行了調查和訪談,問卷調查總結如下:1)實驗班學生普遍認為外語學習中有必要強化詞塊意識和訓練,其中,認為非常有必要的占96%;2)97%的學生表示在閱讀、98.4%學生認為在聽力語言輸入時,快速識別詞塊結構對語篇理解有很大促進作用。3)100%學生認為詞塊學習比孤立的記憶背誦單詞效率高、效果也好得多。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也印證了問卷中數據的客觀真實性。訪談中學生對此種學習方法的看法及體會如下:

學生提到在聽力過程中,會下意識地以單個詞為單位將聽到的信息存儲在短時記憶中,而心理學研究證實,短時記憶在大腦中占據的空間非常有限,不足以容納并一次性處理太多信息。這就導致了學生聽完后很難再現原文中的相關內容,自然聽力理解就有很大難度。

在談及詞塊對英語學習的作用時,學生解釋說:采用詞塊學習前,最怕記憶課文中的新單詞,更別說背誦文章了。通過詞塊教學,認識到了英語學習的一條捷徑,尤其對擴大詞匯量特別有效,孤立的記憶單詞或者句子很快就會忘記,而在背誦篇章時有意識地識別詞塊,通過以詞塊為關鍵線索,將段落分成幾個詞塊群落,在大腦中形成語義網絡,便于記憶和聯想上下語篇,提高語篇重述能力,從而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在口語輸出時,經常是有好多想法,說出來卻不知所云,因為有很多中式英語的影響,口語缺乏地道性,加之自己對固定搭配和習慣用語等詞塊的積累不夠,自然口語交流缺乏流利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口語交際的主動性。采用語塊方法后,詞匯量增加的同時促成了口語輸出時的自信心,很多詞塊在交流時就會脫口而出,自然地幫助傳達思想和觀點,在別人能聽懂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興趣。

研究結論

通過實驗數據和學生自身學習體會,本研究證實了詞塊對語言學習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聽力中對語篇的整體把握和口語中語言的豐富性方面成效巨大。這與前期研究成果(馬廣惠,2009;吳進善,2010)相吻合。另一方面,通過兩個班教師的課堂觀察,在聽較長的短文和較復雜的內容時,實驗班學生注重語篇的關鍵詞塊和宏觀組織語言結構,善于記錄關鍵詞塊,從而在口語復述聽力內容時側重語料主旨的概括表達;而對照班則過多關注詞語和單句信息,聽力過程中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往往是只能記錄下只言片語,在口語復述時傾向搬抄原文中的詞和句,缺乏口語的創造性思維。

語言習得規律和研究證明,預制語塊是語篇和語義的結合體,要科學高效的掌握英語,必須擴大詞塊的輸入,增加心理詞庫中的固定或半固定的約定俗成的詞塊,強化詞塊相關各種輸出訓練,注重詞塊的語體和語用功能,依據話題和語境分類強化詞塊在語言習得中練習,提高英語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James, R.N.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21

[3]Nattinger.J & DeCarrion. J.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Wray,A. Formulaic Sequ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e[J]. Applied Lingustics. 2000. 21(4): 463-489.

[5]馬廣惠.英語專業學生二語限時寫作中的詞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1):54-60.

[6]吳進善.基于多媒體語料庫的數據驅動學習模式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0(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