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價值取向的培育,是高尚健康的人品與人格的塑造。人們常說:“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他的文化思想,辦學理念,學校發展方向等直接影響或決定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因此,一個好校長必須是懂得愛、懂得如何去愛的人。

一、管理是愛的境界,愛以教師發展為本

校長要積極鼓舞教職工去爭取更大的個人及職業滿足感和成就,認識和尊重所有人的需要,尊嚴和能力。我校在教師發展方面,主要抓了“六子”工程和“八個一”的活動,即為教師成長,成材 “指路子、壓擔子、結對子、搭臺子、買單子、送帽子”,為引導教師專業化發展,實施“讀一本理論專著,參加一個科研課題,上一節示范課,寫一篇學習心得,寫一篇經驗論文,寫一篇教育反思,寫一篇教育隨筆,寫一個小故事”。在學校管理上摒棄了精細化管理,正從人本管理向文化管理過渡。努力將教師個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嚴和人的終極價值聯系起來,努力將領導工作建立在對下屬關心、愛護、尊重、信任、體貼、同情、感謝等情感上。努力把教師的發展,放在學校發展的核心地位,打造學習型組織,為共同目標而不斷學習,追求超越,追求個性充分舒展與互相協作,激勵、創新、充滿生機和活力,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凝聚力,競爭力,增強教職工的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和生存意識。努力為教師的全面、健康、快速、持久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教學是愛的藝術,愛以學生發展為本

校長要摒棄功利的思想,固守為每個孩子播種陽光的教育信念。教學是愛的藝術,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業,如果缺少了理想,教育就如同太陽失去了光和熱。教育的特性在于富有理想,因為它是明天的事業,明天的人,明天的社會,明天的世界。作為校長要用博愛的心,堅守教育理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特長,使下屬全面、和諧發展,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高度,努力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四有”、“四會”新人。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要用細心的愛,激勵開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道理,自己掌握事物的發展變化的規律;教師要用深沉的愛,關心學生心智的成長,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教師要用寬容的愛,包容學生張揚個性,并為其個性與特長的發展創設有利條件;教師用愛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和人格,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贊美一個學生。牢記教師是學生心靈的陽光,學生的眼中教師是美的使者。教師的情感投資可以讓學生喜歡一個教師的上課方式,喜歡老師的一言一行,從而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因為有了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才能發揮出最有效的教學利益。

三、教育是愛的陣地,愛以教育為本

人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思維,即:教育學生的過程總是在不斷地“給予”中,只把添加的東西看作教育的課程。從來不敢嘗試教育的“不給予”甚至教育的“拿回”。其實教育是需要讓學生產生“饑餓”感的,至于“拿回”多指情感的懲罰,將過去的贊美暫時“拿回”,學生想要重新獲得教師的好感,就必須重新努力。學生成長過程中就是優秀的學生也不例外,要犯錯誤,找他談話,先要充分肯定他的優點,讓他感到,老師是多么喜歡他,這次真不應犯這樣的錯誤,讓老師很生氣,以至于十分嚴厲地批評直到他流下眼淚,這就是感情的懲罰。

教育的智慧是在滿心的愛中產生的,沒有愛的教育,一切教育的智慧,教育的幽默,教育的技能技巧都不會發生效力。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嚴慈相濟的愛,理性的愛,廣袤,深厚的愛,自然流露的真誠的愛。做到教學生一年,想學生一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育不是在學生身上用外力去打造,象空氣錘鍛造一塊熱鐵,而是在學生的心里播撒陽光和雨露。當孩子們學會愛,懂得愛,心存感激,感恩之心的時候,他們才會心胸豁達,善待周遭的人和事,明白生活的真諦。就可以建立和諧,融洽,溫馨的人際關系,就會少一份自私和冷漠,就會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只有帶給別人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以愛的名義,從愛出發,讓校園時時處處都在愛的陽光照耀下,讓我們共同生活在愛的海洋中,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規范我們的行為,打造我們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