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開放式的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 丁 雪
發布時間:2012-07-16 09:52: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進行開放式英語教學的教改嘗試,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進而提高素質教育的整體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構建開放式的英語課堂教學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點看法。
一、教學目標的開放
1.目標的多元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圍繞練習題講解,還要聯系實際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師不僅傳授教材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良好習慣,引導他們走上成材之路。知識目標是靜態的、單調的,而能力的養成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開放過程,它是多元的。
2.目標的層次性
開放的目標還體現在對不同學生的區別對待上。由于遺傳、環境、教育條件,學生主觀努力因素的不同,教學目標的提出不應只在一個層次上,而要“劃定底線,上不封頂”。
二、教學內容的開放
1.把握時代脈搏
把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成果和創造發明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是開放性教學與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教學內容開放提供了充分的前沿信息,因此,把握時代脈搏,向學生介紹一些的新知識,也是教師應盡的責任。
2.強化中西文化交流
由于中西文化差異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西方的文化常識和習俗的理解難免出現疑惑,以至于他們在知識的接受程度上出現困難。比如:中國人見面是打招呼常問候對方吃飯沒有,而西方人則不同,他們打招呼常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3.打破學科界限
加強學科間的聯系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內容開放了,學生的思路也就開闊了?,F代雙話教學嘗試便是加強學科間聯系的典型例子。如講解“加、減、乘、除”的英語表達法,可以憑借數學知識來鞏固訓練,學習“plus”這個單詞時,可以讓學生操練數學算式“three plus four is …”操練的同時,加強了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要全面掌握教材核心知識并加以輻射,要不斷設置開放性的教學內容,在拓寬中理清模糊的理論,在開放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三、教學方法的開放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在共同活動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學生機械接受為主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天賦無形中被扼殺了,思維被限定在老師安排的范圍內。從學生的角度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及思維方式,學習英語的方式便呈現出差異性。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納通過多年的觀察實驗創設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有言語——語言、邏輯——數理、視覺——空間、身體——動覺、音樂——節奏、交際——交往等多項智能,但這多元智能對每個個體來說,并不是均衡分布的,個體在某些智能上呈現強勢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就有可能呈現弱勢。因此,教師應更多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盡可能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英語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靈活自主地學習。
四、教學資源的開放
要拓寬學生的信息渠道,廣泛利用存在于書本之外的各種資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利用存在于學校、社會、大自然、網絡及各種多媒體資源,由于現代化科技發達,學生學習渠道較廣,知識面明顯拓寬了。教師應結合這一優勢,多組織一些活動,如“今天焦點”、“閱讀筆記”、“天天英語五分鐘”等模仿媒體節目,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建立一個利用網絡知識的有效模式,進行網上教學,是現代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心討論和提出疑問,這就要求廣大英語教師還要具有先進的知識技能,以適應信息化的社會。
五、教學評價的開放
評價應形式多樣,避免公式化、模式化,評價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形式進行,評價還應有延續性,避免中斷,使學生始終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切勿采用以“評優”為目的的單一評價機制,要從多方面入手,開放評價機制,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評價的內容不應僅從文化成績入手,還要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興趣、態度、自信心、方法與效果、行為等能力,做到綜合評價。此外,還要在形式上變換,如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或師生互評等,開放評價機制,發揮發揚激勵功能,保持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
構建開放式的英語課堂教學,還可以從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五環節等方面入手,教師應敢于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從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出發,設計教學情境,創造開放氛圍,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素質,面對知識現代化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