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活動有重要意義,它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語文學習的社會意義,激發學習欲望與動力。下面我就多年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探討, 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把教學理念的改革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從各方面激發學生,使他們產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和欲望,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去,這樣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1.恰當處理教材,激起學生興趣。總體上,文本教材難度適中,對于一些標有星號的課文或不受學生喜歡的課文,要找一些資料,以便更好地導入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不能激起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就不可能把課上的生動有趣,也就產生不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倡導學生主體地位。設教學教學情境,能夠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的真切性,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我在講《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在“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這句話的旁邊,提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讀讀看。”先創設了童話情境,讓同學們自己體會說話人的語氣。我指出要讀出鐵罐不可一世的神態。然后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感受不同的說話語氣。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現實生活中有什么教育意義,自己是否有過像鐵罐的行為。同學們通過討論,講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3.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充分尊重學生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尊重學生, 做學生信賴、 喜歡的老師, 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

二、開展活動,激發興趣

由于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對兒童的智能、情感意志、以及個性品質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讓兒童的學習器官全方位開放: 開放其腦讓其自由思考, 開放其口讓其自由發表, 開放其手讓其自由操作, 這樣, 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保持他們的興趣。為此,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動方式:

1.游戲。我常把活動課的內容融入游戲之中, 或者在活動課中穿插各種各樣的游戲, 誘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置身于活動中, 在玩中學。

2.嘗試。這其實是一項很好的創新活動。我在學生進行了有鋪墊作用的訓練之后, 尋找出一般的規律, 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在順應了學生喜歡表現自我的心理發展特點上提高創造的能力, 如指導學生嘗試編兒歌、猜謎語、編手抄報等。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

3.競賽。成語接龍賽、編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猜謎語比賽等形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當這種方式與兒童的集體榮譽感融為一體時, 就很快由個體的外部動力轉化為個體的內部動力, 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當然,培養學趣的途徑是多方面的,睿智的教師總會時時留心,處處培養。

三、鼓勵質疑,激發興趣

“學貴有疑”,“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意義”。不管我們的預設多么精美,總是不能完全走到學生最想知道的或最心存困惑的地方。很多時候,學生們所提的問題真是沉甸甸的。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 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 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見在教學中, 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質疑, 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興趣。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興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充分發揮這一環節,才能使學生做到思想、學習雙豐收。特別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任重道遠,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應該說小成功是積累大成功的基石。要讓學生獲得成功激勵,切忌期望過高,責之過嚴。要用“放大鏡”去發現挖掘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及時鼓勵,從而使他們產生進步的信心和愿望。要多欣賞他們的長處,多鼓勵他們的進步,多為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提供難易適宜的學習任務和成就標準,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訓斥、指責,而是給予及時幫助和鼓勵,使他們能夠從成功的學習開始,體驗學習成功的經驗,達到培養濃厚學習興趣的目的,從而為祖國培養出下一代新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