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習的過程中,切記一個原則,就是要以學生為主。教師上課前一定要認真備課,作好準備,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合理安排時間,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并將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自己去練、自己去復習的時間,真正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學生練習的題目教師要精心設計,要以鍛煉學生的能力為主,因為知識、能力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在八年級新接觸了一門學科,而且這學期學生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課后學生復習生物的時間相當有限,所以生物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就顯得更尤為重要。

本人經過這兩年的實踐,發現按照以下的教學過程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和大家一起分享。

1.學生課前練習

課前布置學生做20道的選擇題,內容涉及的都是一個章節里的知識點,而且一道選擇題往往只涉及一個知識點,不會很難但都是基礎的知識點,這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主要內容,因為回憶是復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塊。在回憶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梳理的過程也是把所學知識前后貫通、泛化的過程,在梳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規律,讓學生自己去判斷錯誤,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成就感,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記憶,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課前批閱

教師通過認真細致的改卷,發現并統計好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不會的知識點,以及大多數學生不會的問題和個別問題,這樣為復習備課奠定基礎。

備課時,教師有重點地對學生中的疑難和章節中的重點內容作進一步的分析,這樣可以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疑點和重點,從而使學生更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復習內容。

3.學生展示整理的知識點,教師做適當的補充

課堂上首先讓各學習小組進行組內交流,交流的內容就是課前各同學梳理的知識點,交流的目的是使分散的知識點盡量系統化、脈絡化,形成一個復習提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組的知識點提綱。如此可有效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教師在補充時,進一步對教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構建知識網絡,使之轉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知識點。同時還要注意大部分學生的薄弱環節,關注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注意提醒學生本章的重點,對重點內容和學生的疑難問題要進一步地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在課前批閱的基礎上,講評課前作業。把20道選擇題的答案公布后,先讓學生自己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更正、討論。如果經過討論等后還不能很好解決,那么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就要進行質疑解難,要講清楚將透徹。

4.10分鐘的課堂背誦

自古以來,背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手段,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背誦也是一劑良好的激活催化劑,它能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點。學生通過背誦,積累的知識多了,這時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當堂反饋

復習完成時,選取4~5道識圖作答題或一些綜合題進行當堂反饋。

可以設計一些緊扣學生易混、易錯知識點的綜合題,或者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讓學生通過做題不斷受到啟發,并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家就十分重視教學反饋,他們認為通過教學反饋,會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由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展示、交流

通過這一展示、交流的環節,要充分暴露學生中依然易錯、易混的知識,因此要多讓中困生尤其是后進生回答問題或黑板展示。然后對于共性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通過問題的解決,以達到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掌握知識的目的。

這樣,一堂課對同一部分的知識點進行如此多次的重復,讓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地提取和再現,這樣就會對所要掌握的知識達到了一個強化的效果,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