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構建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作者:陜西省楊陵區邰城中學 張慧敏
發布時間:2012-07-16 10:11: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境界。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算是高效課堂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更高效呢?
一、重視字詞的教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其工具性。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很多老師課堂上特別注重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但對字詞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搞這些教學不夠“時尚”、不夠“出彩”。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短短的一篇課文讀得結結巴巴,一寫作文就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語文的工具性更是無從談起,那么我們語文教學是多么的失敗。
二、重視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探求者;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發揮組織作用和啟發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充分地發表意見。
2.要采取多種多樣的閱讀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默讀、誦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精讀、略讀、速讀、泛讀等。
3.要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幽徑探秘。教材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和語言”,于細微之處發現重大問題。
4.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標》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三、重視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主要依托課堂教學和“口頭性作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訓練。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白灾?、合作、探究”的學習都是通過問題討論的方式進行的。在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中,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就為學生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舞臺。
此外,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等口頭性作業對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抓住契機,精心組織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演講會等活動,有機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四、重視寫作教學
葉圣陶先生說,“學習語文目的在運用,就要養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精心挑選的知名精品。作品語言精煉,用詞準確,條理分明,當中一些句式及修辭方法,更是學生在習作上的“航標”。課文是學生每天都要接觸的,熟讀成誦,印象深刻。課文講完后,我都會結合文章的寫法,加以點撥讓學生仿寫練筆,從段到篇,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如教學《死海不死》后讓學生練筆《天空不空》、《恒星不恒》,教學《背景》之后讓學生練筆《感悟父愛》等。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初中語文教師只有以課堂為主陣地,緊抓字詞、閱讀、口語、寫作四方面教學,才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掌握知識,在探究中思想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地踐行這些學習方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