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高效課堂教學成為我們思品課教師的重要課題。高效課堂教學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與發展。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膚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扎實有序地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標準》要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注重思維、感情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廣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盡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課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時政熱點、名人軼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活動課《可持續發展的選擇》時,我有意識地結合國家現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把本課內容進行擴展,改為“關注西部的發展”。在課前我先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自學課本內容,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學心得,然后推選代表在課堂發言,從而引出了在西部大開發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樣就把這兩大戰略聯系起來,既達到了學習本課的目的,又把握了時政熱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更好地去體驗社會現實。

二、善于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

毫無疑問,對一個教師來說,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教師與學生交流方式恰當了,學生上課時的心理負擔減輕了,學習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這一問題的時候,我把一言堂改成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未來幾十年,老年人將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其成因就在于現在實行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幾十年后將占絕大多數,每個人幾乎要贍養四個老人,社會和家庭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你認為應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學生在小組中暢所欲言他們的解決方案,討論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補救的措施。全班交流時,學生在自我否定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且還發現了許多新的方法。這樣學生在討論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認識,又提高了自身素質,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課堂教學。

三、拓寬、發揮、利用課程資源

農村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知識面狹窄的特點,我認為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把握時代脈搏,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還要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時政材料,如認真研讀《黨的十六大精神》、《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半月談》、《參考消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這樣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在校園內舉辦一系列活動,如舉行“法律知識知多少”競賽,舉辦安全講座、演講比賽、創建平安校園手抄報比賽、政治小論文征文評選活動等,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

四、充分營造高效課堂氛圍

“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鼻楦惺谴侔l學生個人行為的內驅力。為此在明確每一節課的目標后,我們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道德情感因素。設計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激情。學生的學習熱情,探尋興趣,對問題的感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賴于情感的支撐;而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點燃學生的激情之火,僅靠書本這種封閉單一的知識教學是難以實現的。思品教師應把課堂教學放到社會大背景中去,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和社會,和學生的情感有機地融為一體。

總之,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就要把課堂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在成長中探索,同時要把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