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公共關系工作的重要意義
作者: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羅芳玲
發布時間:2012-07-10 18:56: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陜西省2003-2005年以來成立了9所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整體建院較晚,從中專向高職轉型提升過程中矛盾障礙因素較多,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整體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公共關系作為一種全新的組織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別于傳統的學校管理,能運用協調、溝通、勸說手段,對學院公眾關系、形象和傳播溝通事物等進行科學管理,對促進這類高職有效增強競爭力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陜西 地市級 合并升格 高職 公共關系
本文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課題“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公共關系工作實踐性研究”項目編號:WZYY201131研究成果;同時也是陜西省職教學會2011年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陜西省高職合并升格工作實踐性研究”項目編號:SZJYB2011022研究成果。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形勢下,陜西省各地級市相繼由所屬公辦中專合并升格成立了自己的公辦高職。通過幾年的發展,這類高職為陜西省經濟建設培養了一大批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推進陜西省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和構建和諧陜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2005年左右成立的9所合并升格高職,包括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銅川職業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商洛職業技術學院、西安職業技術學院。目前,這批高職雖然已基本實現了從中專向高職的平穩過渡,但由于建院較晚,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絕大多數院校整體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院校不同程度存在著合并后高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較低、辦學資金短缺,少數院校教職工心理認識不完全一致、對新學院信心不足、表現出競爭意識和形象意識淡漠等問題,仍然沒有樹立起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品牌形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這批高職的有效提升和發展。公共關系作為先進管理科學和藝術發端于美國,于上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迅速在經濟領域中運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也愈來愈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其有別于傳統的學校管理方式,主要運用傳播、溝通和勸說手段,通過科學協調學院內外公眾的關系,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塑造學院品牌形象,增強學院的整體競爭力。將公共關系先進的管理藝術與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院校管理有效結合,通過對這類高職院校的公眾關系、學校形象及傳播溝通事務進行科學管理,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從而有效增強這類高職的整體競爭力。本文在重點對陜西省2003年~2005年以來成立的9所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調查分析基礎上,通過公共關系理論及實踐的學習研究,提出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公共關系工作的重要意義,呼吁這類高職院校重視和有效開展公共關系,促進其有效提高整體競爭力,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幾個問題
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始于上世紀末,目前,這類高職發展程度不一, 2003年~2005年以來成立的9所高職建院相對較晚,存在著幾個亟待探討的問題:
1.內聚力需進一步增強
內求團結,才能外求發展,陜西省2003年~2005年以來成立的9所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建院較晚,教職員工來自不同中專,現階段部分院校教職員工之間的文化差異仍未完全消除,存在教職員工心理認識不一致,對新學院信心不足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院的內聚力。
2.辦學基礎薄弱,辦學資金不足
盡管陜西省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投入上已經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相較全國其他各省差距仍然較大,尤其是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由中專合并轉型而來,辦學基礎薄弱,建院初期需要投入巨資建設新校舍,進行現代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經費緊張、辦學資金不足是目前阻礙陜西省這9所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實現快速有效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
由于建院較晚,部分院校由于受建設新校舍、搬遷、整合、評估等復雜因素影響,宣傳工作不到位,少數院校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甚至不及原有的老牌中專,陜西省這9所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知名度和美譽度需進一步提高。
4.公關形象意識淡薄。
從整體上看,院校主體公關形象意識較淡薄,學院公關工作大多由院辦或黨委宣傳部門兼做, 公關工作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省級及以上示范高職院校數量太少,增強公關形象意識,塑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形象是增強學院整體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5.“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尚不完善
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順應高職教育發展要求,均建立了“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但絕大多數院校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尚需加強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完善這一人才培養模式。
大力推進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 高職公共關系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科教興陜和人才強省戰略引領下,陜西高職教育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陜西產業經濟的調整也急需大量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如何抓住機遇、增強競爭力、謀求快速有效發展是擺在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公共關系作為一種全新的組織管理藝術和手段,對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內部溝通 增強內聚力 保證改革的有效性
全體員工的精誠合作是一個組織富有競爭能力的基本保證,大力推進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的公共關系工作,一方面可以增強院方的公關意識,重視內部教職員工關系的協調和溝通,促進其提高管理透明度,暢通溝通渠道,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主動關心教職員工生活、工作及成長,提高教師對新學院的歸宿感和自豪感,充分培養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對新學院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有效的內部公關策略,如:在教師節、婦女節、青年節事件發生時組織策劃專題活動或文娛活動,在教師私人重要事件發生之時,院方主動拜訪,認真對待,實行院長接待日等,有效加強教職員工的感情交流。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目前正是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公共關系可以加強內部溝通,增強內聚力,保證改革的有效進行。
2.對外傳播溝通 促進各方交流 爭取辦學資金
對外傳播溝通,爭取公眾對組織的理解和支持是公共關系一項重要的基本職能,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在發展中導入公共關系,可以充分發揮其對外傳播溝通功能,一方面有效搭建院校主體與政府、各級主管部門、融資部門的交流平臺,互通信息,尤其是作為由地市級政府主辦的合并升格高職,更應該充分利用政府資源,主動與其交流溝通,及時掌握政府政策方向,為爭取相關項目及貸款資金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有效加強院校與相關企業界的交流互動,主動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校企合作開發項目,爭取企業投資贊助資金;還可以主動策劃組織和參與相關行業交流活動和研究項目,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社會各界、各階層參與辦學,總之,公共關系能為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新校區建設和現代化實訓基地建設籌措必需的辦學資金。
3.主動出擊 擴大宣傳 提高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競爭激烈的高職生源市場上,招生宣傳日益泛濫的形勢下,公共關系宣傳卻以其自身的特色和效果愈來愈受到高職院校主體的重視,其以“讓公眾愛我,進而理解和支持我”為根本,以雙向溝通為手段,以長遠為方針,以真誠為信條,精心組織和策劃公關宣傳工作和活動,能有效提高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在注重內涵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可以利用公共關系主動出擊,突破傳統招生宣傳內容,將彰顯學院特色和實力的名師、優秀學生和校友、專家顧問及典型事件列入宣傳內容;通過策劃公益贊助、展覽、記者招待會、校企聯誼、校友會等有針對性的公關活動項目,利用校報、校刊、網絡、電視、廣播等自控播媒介和大眾傳播媒介,與學生、家長、政府、媒介、校友、企業及社區等外部公眾搭建交流平臺,廣泛交流,溝通信息,尤其要注重網絡公關的應用,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爭取社會各界對院校的理解、支持和合作,促進招生旺、就業暢。
4.實施全員公關 增強公關意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幫助組織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公共關系的最具特色的重要職能之一,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學院的無形資產,能為學院贏得充足的生源市場、優秀的人才市場、吸引良好教育資源,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在院校管理中有效實施公關,能有效促進學院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通過實施全員公關,能有效增強全員形象意識,讓全體師生員工認識到學院品牌形象的塑造對增強學院整體競爭力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任何一個員工的一句話,一個舉動都可能對學院形象造成極大的影響,倡導人人為塑造良好學院形象貢獻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導入CIS戰略,培育學院文化,打造學院精神,構建統一的學院識別系統,在此基礎上通過靈活多樣的公關策略,抓住有利時機,促進辦學理念及學院文化廣為傳播,主動向社會推廣學院品牌,切實在公眾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5.搭建交流平臺,加強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確保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校企聯系日益緊密,學院建立與企業良好的關系,有利于學校得到來自企業界的資助;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解決學生就業。陜西省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通過公共關系可以搭建與企業界的交流平臺,通過有意識的公關策略,策劃科學的校企合作交流項目和活動、校企合作開發項目;相互成為顧問;學校為企業舉辦各種培訓班,輸送優秀人才;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咨詢診斷;建立各種校企聯合組織;牽頭建立以企業成員為主的群團組織等;開辟專門溝通渠道,及時將學院教師的最新科研成果、學生的優秀成績、針對企業的有關技術支持主動傳達給企業,努力為校企進一步合作搭建交流平臺,能進一步擴展校企合作網絡,加強校企合作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構建校企合作良性機制,為學生的實踐和就業創造良好環境,確保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近年來,陜西省2003年~2005年以來建立的9所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在公共關系方面均不同程度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等部分院校公關意識強、理念清晰,做法具體,利用公關促進學院整體競爭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對激烈的高職市場競爭,公共關系作為一種增強學院整體競爭力的現代管理手段,應該受到陜西省各地市級合并升格高職學院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張東嬌.論學校公共關系管理模式與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9.
[2]金英姿.淺談新時期職業學校公共關系管理[J].公關世界,2006,(12).
[3]曾樹桂.公共關系在高職院校和諧校園建設中的運用[J].高等職業教育,2007,(6).
[4]劉星何.王乃霞.劉平川.焦忠武.合并組建類高職院校的品牌創建[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5.
[5]嚴中華.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理論與實踐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0.
[6]胡剛.李荔.論新時期高等學校的公關策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8.
[7]宋維紅.學校公共關系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