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牛拉鼓起源于我國三秦大地關中腹地,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堪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曲調和專門的動作。如今的牛拉鼓已由過去的戰(zhàn)爭和祭祀功能逐漸向健身、娛樂、教育功能轉移。

[關鍵詞] 咸陽牛拉鼓 歷史淵源 體育價值

研究的對象、方法

研究對象:咸陽牛拉鼓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計算機檢索,收集關于咸陽牛拉鼓資料。

2.就地調查法(圖書館,牛拉鼓鼓舞藝術團,群眾藝術館)

3.邏輯推理歸納分析法

咸陽牛拉鼓的起源

1.牛拉鼓的由來

牛拉鼓是咸陽有較大影響的民間慶典鼓舞表演形式。它扎根咸陽,威震關中,被譽為“秦之魂”,是當?shù)孛耖g社火鼓樂蛻變發(fā)展而來。牛拉鼓,鼓高約120厘米,直徑約140厘米。因鼓之大,不便抬移,非用車載牛拉不可而得名。《詩經·大雅》中曾有“貴鼓維庸”的記載。“貴鼓”即是大鼓。古時打仗,也以鼓為號,指揮作戰(zhàn),故有“一鼓作氣”、“鼓舞斗志”、“擊鼓前進”之說。牛拉鼓除周圍飾以龍鳳呈祥的大鼓之外,還輔以數(shù)面小鼓、馬鑼、大鑼、螺號和少則四五十副,多則二三百副的鐃鈸,再配以數(shù)十名綁子和絞子伴舞。

“據東周列國志”一百零四回描寫:“秦俗:農事畢,國中縱倡樂三日,以節(jié)疲勞。凡百戲任人陳設,有一長一藝人所不能者,全在次日施逞”。古代之百戲就是現(xiàn)代社火的前身,正月十五耍社火熱鬧三天的風俗,兩千年以前已在陜西盛行了。 另外,在乾陵、昭陵發(fā)掘展示的文物中有大批樂舞壁畫和樂舞俑,其中有擊鼓、擊鐃、擊鈴、吹塤者等。以上歷史文物說明秦漢以來,關中一帶的鑼鼓樂和鼓吹樂已十分盛行。

2.牛拉鼓的表演形式

可分為三部分:“樂曲”以關中民間祭祀慶典鼓樂為原始素材,構成“什樣錦”套曲曲牌,是關中秦、漢至今唯一一套完整留存民間的大型鼓樂套曲,含四個鼓頭,四環(huán)花樣,四大主調,三種過門,兩種停鼓,整體風格渾厚凝重,大起大落。

“鼓舞動作”吸收傳統(tǒng)舞蹈中的“十二花”和民間雜技絕活,形成“六招八十八式”,即“鼓、榔、槌、舞、跑、跳”六大套路,八十八套動作,如“霸王背鞭、大鵬展翅”等舞蹈動作及造型。 “組合規(guī)距”根據舞臺、廣場、游行不同場地要求,可組合大、中、小不同的陣勢排列,但始終重視慶典鑼鼓主次分明、眾星捧月的秩序和氣氛。

咸陽牛拉鼓的價值

咸陽牛拉鼓,一種扎根于古都咸陽及關中這塊歷史與文化厚土之中的生命群的性格、氣質及其文化心理的形象解說和宣泄。“牛拉鼓”是埋藏于地底下的秦磚漢瓦的聲音;是方方正正,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奈靼补懦菈Φ穆曇簦皇菍拰挄硶场⑺耐ò诉_關中大道的聲音;是高可觸天、粗可數(shù)圍的渭北白楊與旱槐的聲音;是秦始皇陵兵馬俑漢諸侯墓三千武士的聲音。是真正的大秦之聲,慶典之韻!

1.牛拉鼓的功能

(1)娛樂功能

經常在節(jié)假日或各種慶典活動中看到牛拉鼓的宏偉場面,“咚咚咚咚”、“鏘鏘鏘鏘”、“嗚嗚嗚嗚”聲音,消除了疲勞,放松了心情,增添了激情和活力。表演者在自身動作中感受著自我的力量、氣質、神韻。內情外化的表達和宣泄,獲得精神和肌肉的美感。尤其是牛拉鼓的娛樂功能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它不僅可以自娛也可以娛人,牛拉鼓有很強的表演性和煽動性,不同年齡的人在觀賞時,易于產生同一心靈感應的雅俗共賞和審美效應。它的表演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充實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2)表演功能

牛拉鼓西北四大名鼓之首,陣容雄偉宏大、藝技絕倫,行家稱之為“關中一絕”。表演時少則四五十人,多則四五百人,動作“剛”、“穩(wěn)”、“逸”、“狂”。“剛而不蠻,逸而不浮,狂而不亂,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的風格。1957年,牛拉鼓參加西北五省(區(qū))文藝調演進京表演;1957-1960年,連續(xù)四次參加陜西省大型文藝演出活動;1989年9月,國際旅游日和陜西省第二屆藝術節(jié)秦參演。中央電視臺“祖國各地”和“田野” 欄目組分別攝制專題片《咸陽人的風采——牛拉鼓》和《黃土地的聲音》;2001年牛拉鼓被省政府指定為進京參展節(jié)目;2006年,電視片《咸陽牛拉鼓集錦》又代表陜西省參加了全國電視“星光杯”;2010年9月咸陽牛拉鼓鼓舞藝術團參加中國韓城“司馬遷”杯首屆全國大賽獲“銅鼓王”獎。因此,牛拉鼓具有很強的表演性,具有很高的體育鍛煉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

(3)宣傳的功能

自改革開放以來,除每年節(jié)假日外,企業(yè)、公司的開業(yè)慶典,大型活動、運動會的開幕式,都離不開牛拉鼓的助興揚威。牛拉鼓為咸陽的經濟建設,招商引資,旅游事業(yè),營造良好的開發(fā)環(huán)境發(fā)揮著重要的宣傳作用。

(4)教育功能

牛拉鼓作為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一項內容,它的產生與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從事牛拉鼓活動,不僅是動作技巧和身體素質,意志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鍛煉,而且是一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弘揚。

2.牛拉鼓的社會價值

(1)牛拉鼓的健身價值

健身價值即是人體身心健康的價值。毛澤東提倡“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體質強弱是關系民族興亡的重要因素。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是身體運動越來越重要。

健身價值主要表現(xiàn):

1)牛拉鼓人數(shù)較多,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動作豪放,神態(tài)豐富,歷史悠久,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古老的文化遺產,能夠極大地培養(yǎng)人們的興趣、愛好,對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2)牛拉鼓的訓練不僅可以增強體魄,陶冶情操,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可以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3)能夠豐富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文娛工作的開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要意義認識越來越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鍛煉人群不斷在擴大,牛拉鼓正好滿足了群眾體育文化活動的精神需求。4)根據自身的狀況,調整運動量,靈活機動。它的簡單實用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狀況的人健身需要,能夠滿足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成為在全民健身運動中廣泛推廣和普及的運動項目。5)牛拉鼓主要是身體參與活動,動作技巧要求高,在運動中伴隨一定的負荷,長期堅持,有助于提高人體機能和體質,有效地調節(jié)人們的心理活動,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牛拉鼓動作的晃手快,轉身急。跳躍適度,穩(wěn)拋穩(wěn)接,鼓舞者在動作的轉折中,運用腰、臂、手、腕、頭、眼神,在千變萬化的姿態(tài)中形成了和諧自然的表演和威武飄逸的形象美,能促進速度、柔韌、靈敏等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高中樞神經的靈活性和神經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性。

(2)娛樂審美價值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的快節(jié)奏,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牛拉鼓通過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使人們在練習過程中忘卻疲勞及煩惱,通過優(yōu)美的動作展示自己的姿態(tài)美,從而獲得大自然與身心的和諧,得到無限美的享受,并產生愉快的情緒。

3.牛拉鼓的社交價值

牛拉鼓為個人的交往開辟了廣闊的領域,也充實了現(xiàn)今人們高級情愫的功能。牛拉鼓的練習是在比較大的開放空間、直接相互交往中進行,練習過程中,相互切磋技藝、傳遞技巧、默契配合、協(xié)調合作等,有助于調節(jié)情緒、消除疲勞、克服心理障礙、豐富個人情感。牛拉鼓作為人們相互之間傳遞和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呈現(xiàn)明顯的社交功能。

咸陽牛拉鼓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咸陽牛拉鼓社”處境危急,各界有識之士呼吁強烈,迫切要求對其搶救保護,刻不容緩,如不加緊搶救保護,“咸陽牛拉鼓”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藝術,在短期內瀕危消退,那將對國家民俗文化是一大憾事。

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1.資金缺乏,為生計經商,活動人員速減。

2.面臨城市拆遷,鼓社社址(在鄭志文私人家里)臨危。

3.無訓練場地,后備藝人匱乏。

4.固定資產破損嚴重,活動道具笨重,出行極難。

咸陽牛拉鼓的傳承與發(fā)展對策

咸陽牛拉鼓以舊咸陽老西街為基地,流傳影響咸陽市周圍部分村社、機關、工廠,其鑼鼓藝術均被視為咸陽牛拉鼓的流脈。

鄭志文是咸陽牛拉鼓唯一的承載者和傳承者,加強對鄭氏家族牛拉鼓藝術的保護,是牛拉鼓保護工作的關鍵。要為其開展傳習活動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資助其開展授徒傳藝、教學、交流等活動,幫助他們培養(yǎng)更多的后繼人才。

結論與建議

縱觀歷史發(fā)展,咸陽牛拉鼓經過了“秦川牛—鐵牛(手扶拖拉機)——大卡車——獨輪推車”。曲目由口口相授到現(xiàn)在的“什樣錦”,鄭志文老人繼承和創(chuàng)新牛拉鼓,對牛拉鼓的基本樂調套路等固定動作進行了革新和發(fā)展,系統(tǒng)整理了牛拉鼓的全套鼓樂曲,創(chuàng)新了牛拉鼓的舞蹈動作。這是陜西體育文化寶貴資源,只有對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保護,形成“文明”“ 健康”“和諧”“大眾”為社會基礎的發(fā)展態(tài)勢,才能滿足城鄉(xiāng)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咸陽牛拉鼓藝術團[J].鑼鼓視界,2012,1.

[2]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M].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2005,10.

[3]陜西地方志叢書,渭城區(qū)志[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7.

[4]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1.

[5]谷玉梅,李開方,梁挺.陜西民間鼓舞博覽[M].杭州出版社,美國華文出版社,2010,8.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