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鄒申主編的《寫作教程》第一冊內容充實、設計新穎,但在內容的安排上比較混亂,整體缺乏延續性和系統性。筆者在詳細指出這一不足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對教材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 內容安排 延續性 系統性 框架設計

《寫作教程》(鄒申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其教學內容重基礎,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犯的語言錯誤予以總結和分類,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和水平,同時,教學活動設計新穎,改變了過去理論當前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例句導入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筆者在使用這部教材第一冊的過程中時感不足,主要體現在其內容的安排上缺乏延續性和系統性,學生學完之后只有各知識點的概念,而無法發現這些點的聯系并將它們連成線,乃至成面,甚至有時會給學生重復啰唆之感。在下文中,筆者一方面將詳細指出這些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會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足之處

1.每個單元各部分內容之間缺乏連續性

《寫作教程》共10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四個部分:主題(theme),焦點(focus),語法(grammar)及寫作(writing).前三個單元與措詞有關,接下來的六個單元則在句子層面予以全面講述,最后一個單元則涉及標點符號的使用。從整體的設計上看沒什么問題,可從內容上看卻存在諸多的問題。首先以第一單元為例,其主題是用詞的準確性(the correct word),焦點部分則針對性的講解了詞的不同含義如能指意義(denotation),所指意義(connotation) ,感情意義(*attitude),搭配意義(collocation) 及假似(false friends),而語法部分則直接跳躍到句子層面的“主謂一致(subject-verb agreement)”,與詞語的使用沒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編者最初是想把語法部分獨立出來,與其他部分不發生關系的話,那為什么在第七單元中焦點部分的“并列(coordination)”卻與語法部分的“ 錯誤平行結構(faulty parallelism)”間具有連續性呢?而且筆者也認為應該像第七單元那樣,把有聯系的內容盡量放在同一個單元里以形成一個整體,而不要將它們割裂開來分散到其他單元。如第一單元語法部分的“主謂一致(subject-verb agreement)”應該挪到第四單元的語法部分,因為它與前面焦點部分的“主語與謂語語態(subject & voice)”有聯系。而第四單元原語法部分的“時態(tense)”“語氣(mood)”則可以放入焦點部分,與謂語的“語態”一同講解。

2.各單元之間的內容也缺乏連續性

例如,修飾語(modifier)及其錯誤使用(錯位修飾語(misplaced modifiers),懸浮修飾語(dangling modifiers))應該放在一起,但編者卻將它們分別放在兩個相隔很遠的第三單元和第八單元里,使學生很難將這兩方面的內容聯系起來,也給學生一種重復、啰唆之感。又如,為什么不能把第五單元語法部分的“語序(word order)”放到擁有倒裝(inversion)內容的第九單元中呢?此外,第八、第九、第十單元寫作部分的安排也有問題,因為前七個單元都在講各種應用文(notes,notices)的寫作,而到了這幾個單元卻變成了屬于實用寫作的短文(short composition)寫作,顯得很突兀,破壞了連續性。

3.某些內容欠缺系統性

眾所周知,狀語(adverbials)和定語(attributives)作為句子的擴展成分即修飾成分,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也是學生不會運用,容易出錯的地方?!秾懽鹘坛獭吩诘谖鍐卧慕裹c部分講解了“定語”,但卻沒有涉及“狀語”,只是在第六單元提到了“分詞(participle)和獨立結構(absolutes),雖然獨立結構一般作狀語但分詞則既可作狀語也可作定語,這樣一來學生會很迷惑,不知道第六單元到底是繼續講定語呢還是開始講狀語了。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把此單元語法部分的名稱“分詞和獨立結構”替換為“狀語”,并對它予以專門的講解。

句子的有效性應包括統一(unity)、連貫(coherence)、精煉(conciseness)、多樣(variety)這四個基本方面,而《寫作教程》雖提到了統一、多樣性,卻把它們隔開,分放在在第七和第九單元,精煉性則被納入第三單元的措詞部分(筆者認為不合理),無法形成一個整體,對于句子的連貫性也沒有提及。

各單元分布及內容的調整和補充

筆者認為問題主要出在整本書的框架設計上,譬如,為了湊成語法(grammar)部分,編者不惜割裂或者忽略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其他內容之間的聯系。針對這一問題,在參考了多本其他寫作教材之后,筆者打破原有的框架,對此書內容進行了大膽地整合,最終將之分為六大塊,分別為措詞(diction)、句子的主要成分(sentence major elements)、句子的準確性(sentence correctness)、句子的有效性(sentence effectiveness)、短文寫作(short composition)及應用文寫作(applied writing)。措詞部分主要解決用詞的準確和恰當。句子主要成分則涵蓋主語、謂語動詞、定語、狀語;為了提高句子的準確性,筆者從句子的一致、句子的修飾語、句子的類型三個方面指出學生在寫作中常犯的幾種錯誤:主謂不一致,代詞不一致及指代模糊,錯置修飾語和懸浮修飾語,斷句,流水句。此外,筆者還將句子有效性的四各方面:統一(unity)、連貫(coherence)、精煉(conciseness)、多樣(variety),單獨放在第六單元予以系統詳細的講解。對于短文寫作,依照教材的安排此學期只涉及寫作步驟和短文組織兩方面的內容。應用文寫作則重點講解“便條”“通知”及“摘要”的寫法,包括格式、步驟、風格等。調整之前(原《寫作教程》)的內容如目錄所示:

調整之后的內容如目錄所示:

結 語

鄒申教授主編的《寫作教程》第一冊在內容的選擇和講解方式方面確實是一本詳盡、有特色、有創意的優秀教材,它能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基礎,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但它在內容安排方面的混亂和系統性的缺乏又顯得較為明顯,無疑損害了整本書的質量,就好比美玉上的一塊瑕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筆者僅希望通過指出這一小小的不足,使此教材能夠在質量上得以進一步提高,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

參考文獻:

[1]鄒申.寫作教程(第一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君華.英語寫作簡明教程(修訂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黑玉琴.基礎英語寫作[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4]丁往道等.英語寫作手冊(修訂本)[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5]毛榮貴.談《漢英翻譯教程》之不足[J].外語與外語教學,1988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