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研究揭示花樣跳繩的起源,探討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形式,挖掘花樣跳繩的心理調節、健身、表演等體育價值,以及花樣跳繩在世界各國的發展現狀和當今文化價值的思考,為進一步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借鑒。

[關鍵詞] 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文化 花樣跳繩

跳繩的起源

跳繩運動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民間一項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跳“長索”,隋唐稱跳繩為“透索”,宋稱“跳索”,明稱“白索”,清稱“繩飛”,民國以后才稱為“跳繩”。跳繩乃是中國民俗體育運動之一,繩子與老百姓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是中國的童玩之一。對于跳繩的明確的起源眾說紛紜,有文字的記載出現在隋李百藥的《北齊書》卷八《幼主記》,其中提到“游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 即今日所謂的單人跳繩,由此得知中國北齊(西元550——577)時期即有跳繩的活動。[1]

唐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中記載“婆羅遮并服狗頭猴頭面,男女無畫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為戲”,“透索”也是一種跳繩。明朝沈榜的《宛署雜記》卷十七《民風》記載“跳百索:十六日,兒以一聲長丈許,兩兒對牽,飛擺不定,令難凝視,似乎百索,其實一也。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者為勝。否則為索所絆,聽掌繩者繩擊為罰。”這便是今日的多人跳繩。在金元時期,道家做道場時,就常常把一個兒童打扮起來,身上系著鈴鐺,在音樂伴奏下跳繩。明清時流行的集體跳繩叫“跳白索”,也叫“跳百索”。《帝京景物略》說:“元夕(正月初一晚上),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兩人舞繩,眾人輪跳的形式,也是一種帶有吉祥色彩的宗教儀式。《燕臺口號一百首》中記載了一首輪跳白索的詩:輪跳百索鬧城 ,元夕燒香柏作薪。絡索連環聲響應,太平鼓打送年人。明清時的跳百索常見于年節喜慶之時,可能就是由金元時道家的那種活動演變而來的。[2]

花樣跳繩的由來

陜西被視為花樣跳繩的故鄉,繩王胡安民正是花樣跳繩的創立者。自繩王胡安民之父胡德壽一百多年前跳花繩開始到上世紀50年代,還在上高中的胡安民就總結出了跳繩的四個基本功,而后來的跳繩“八節操”,動作則完全來自于日常的生產和生活,每一節都被起上了淺顯易懂的名字,像“包剪錘式”、“割麥式”、“四步秧歌式”,花樣跳繩打破了常規跳繩中繩必須從腳下過的界限。半個多世紀以來,胡安民一直致力于花樣跳繩的推廣和普及。

胡安民在西安高中創立花樣跳繩以來,使跳繩運動進入了第七個歷史發展時期。花樣跳繩十二大類、六十多套繩路、三百多種跳法,目前國內外都在學習西安花樣跳繩,該項活動正在積極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3]

花樣跳繩的體育價值

1.花樣跳繩對人的心理調節作用

花樣跳繩是一項既有體育性,又兼備娛樂性和表演性的運動,參加花樣跳繩運動能調整心態,減輕工作壓力,改善情緒,愉悅身心,有助于培養運動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消除疲憊,增進人際交往,減少疾病,增強自信。在集體跳繩運動中還能培養運動者團隊協作、勇敢和堅忍不拔的心理素質。

2.花樣跳繩的健身價值

經國內外專家研究,跳繩可以增強人的心肺功能,是最好的減肥運動,并能使動作敏捷、穩定身體的重心。跳繩時的全身運動及手握繩對拇指穴位的刺激,會大大增強腦細胞的活力,提高思維和想象力,因此跳繩也是健腦的最佳選擇。[4]

跳繩時的動作可謂左右開弓,上下齊動,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助于左腦和右腦平衡、協調地發展,可以培養人平衡感和節奏感;正如繩王胡安民所言,“跳繩運動可快可慢,是一根繩的運動,腦、手、腳、身、繩融合無間,能練習協調性、速度、耐力和彈跳力,既可健美,又能增強意志,還能防治疾病。”

3.花樣跳繩的表演價值

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開幕的前三天,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躍動花樣跳繩隊的同學們為世界各地的游客帶來了神乎其技的“繩舞飛揚”表演。人繩翻飛,眼花繚亂,激情澎湃,觀眾場場爆滿,期間共有十余家媒體報道。隊員們激情四射,活力無限,讓游園觀眾領略體育與文化演藝結合的創意演出,將花樣跳繩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民間體育項目傳播到世界各地。花樣跳繩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個人運動,它講究團隊合作,需要團隊中每個成員的默契協作。而花樣跳繩表演是融入了街舞、跳繩、音樂、雜技、武術、京劇等眾多元素在內的表演項目,處于舞蹈與體育競技之間。因此,花樣跳繩具有很高的表演價值。

4.花樣跳繩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價值

跳繩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它是我國體育文化中的瑰寶,是前人通過積累生活經驗創編形成的, 是古人多年來的智慧結晶, 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運動方式。我們要加以保護,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5.花樣跳繩有利于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我國體育教育課程應當積極開發民族傳統體育資源, 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課堂, 不斷豐富和完善學校體育課程資源。將花樣跳繩運用在體育教學中, 來豐富課程資源, 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也使特有的民間體育文化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花樣跳繩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娛樂性、趣味性、表演性、健身性、競爭性等特征, 恰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應用在學校體育中, 必然能給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帶來更多生機。

花樣跳繩在世界各國的發展現狀

花樣跳繩融合了音樂、體操、街舞、健美操等元素,現已風靡全球,跳繩運動在世界各國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研究,并得到了迅速發展,呈現出了組織化、規范化和普及化的特點。國際跳繩聯盟(World Skipping Association)于1996年成立,總部在加拿大,理事會設在歐洲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現在已有成員國或地區45個,至今該組織已經舉辦了4屆世界性跳繩錦標賽,亞洲和非洲于2001和2002年先后成立了跳繩聯盟組織。在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先后出現了許多的跳繩俱樂部。日本各地分布著很多“跳繩道坊”,韓國也已經有了50多家跳繩俱樂部。在英國、美國、瑞士、德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歐美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把跳繩運動列為本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歐洲跳繩組織每年七月的最后一周都會舉辦全歐洲跳繩大賽——歐洲跳繩冠軍賽。這也是除了世界跳繩錦標賽外,在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國際跳繩大賽。跳繩運動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普及。加拿大把跳繩作為在校學生貫穿于全學年的體育教學項目。2002年美國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美國公民個人健身計劃”,首選項目就是跳繩。[5]

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任務中要大力提倡推廣喜聞樂見的、簡單易行的群眾體育健身方法,我國很多民間傳統體育娛樂項目具有簡單易行、強身健體、自娛娛人的功效,這是一些西式體育項目所不能替代的。從這種意義上說,跳繩運動等項目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倡,它必將大大有益于我國國民的身心健康。現在的各級政府都重視全民健身,我們看到這起源于中國的跳繩運動正在蓬勃興起!

花樣跳繩的當今文化價值思考

2008年,北京成功舉行了第 29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通過這次盛會,使我國許多民族體育項目展示在全世界面前,促進了東西文化的廣泛交流和借鑒融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精彩的花樣跳繩表演使得花樣跳繩更加受到世人關注。開發花樣跳繩這一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運動項目,探討古代跳繩與現代花樣跳繩的淵源關系,加大花樣跳繩的普及和推廣力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花樣跳繩的競賽規則,不僅具有對古代文化遺產的考證意義,同時通過宣揚跳繩這一古老體育項目的文化蘊涵,讓人們重新領略這種文化的風采,對于拓展和豐富奧運人文精神,傳播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具有非凡的意義。在當今我國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背景下,花樣跳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歷史傳統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陶冶.中國民間兒童游戲系列·之二跳繩[J].民俗研究,1993(3):96~97.

[2]段紹斌,劉易華.民間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學校體育的整合—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花樣跳繩研究 [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7(7).89~90.

[3] 吳玉華等.中華傳統民俗體育[M].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2:P14.

[4] 楊小鳳,李建國,林承德,陳鷹. 花樣跳繩對13-15歲少年健康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5(3).68~70.

[5]馮俊彥.陜西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花樣跳繩比賽調研與分析[J].體育世界,2007.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