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農產品包裝設計的現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農產品包裝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以求為農產品包裝的改進提供有效的方法,促進農產品的銷售。

[關鍵詞] 農產品 包裝 設計

包裝是品牌理念、產品特性、消費心理的綜合反映,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欲。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包裝與商品已融為一體,起到保護商品、傳達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運輸、促進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更應該是其形象和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符合外觀與商品的功能性實用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無論是從使用還是審美的角度,農產品包裝在農產品中地位的越來越高。許多農產品生產、銷售商都在想方設法使自己的產品包裝看起來更加精美,在滿足實用性的同時更具審美功能,在同類產品中更加具有競爭力。但當前我國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仍相對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貿易的收入。因此,切實改進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農產品包裝的現狀

農產品,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產品,包括煙葉、毛茶、食用菌、瓜果蔬菜、花卉、藥材、糧油作物、牲畜、禽、獸、昆蟲、爬蟲、兩棲動物類、水產品、林業產品等等。目前,我國大多數農產品包裝缺乏必要的包裝設計和品牌標識,很多產品選擇塑料袋或者瓦楞紙箱等,還停留在包裝保護、容納和運輸等基本功能方面,沒有提升到設計的層面,僅僅停留在滿足功能性的需求上。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較成熟,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方面有很完善和科學的規范。他們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上的知識產權、技術都比我國成熟。和其他產品包裝一樣,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包裝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無論從實用性、美觀性還是性價比來看,都是非常高。我國農產品的包裝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國內已經有一部分專家和學者已經開始呼吁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對農產品的包裝引起重視,但是面對中國農產品包裝的現狀,需要努力和改進的地方還比較多。

1.材料選擇局限,包裝技術落后

我國農產品深加工的能力較差,主要農產品中經過加工成為食品成品的僅占總產量的2%~30%(發達國家占15%~70%)。我國消費食品仍以未加工的資源性原料為主,約占60%(發達國家占10%左右)。在我國的出口食品中,原料性食品占70%。我國出口農產品及加工品的傳統包裝材料,要么采用不透明的包裝材料,要么采用塑料真空包裝,前者無法使顧客直觀挑選,后者則較為復雜且成本相對較高。新鮮蔬菜、肉類、水產品等是我國出口食品農產品中的大宗產品,尤其對東南亞地區出口數量很大。但是包裝和產品的保鮮技術不好,包裝很粗糙。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水果蔬菜總產量的20%在運輸儲存過程中被損耗,損失達到700億美元。這些出口產品基本是沒有經過初級加工,其出口運輸包裝多用傳統的紙箱,沒有鮮明的品牌標志。目前在農業技術推廣上仍僅重視生產種植技術,對成品后包裝設計技術投入過少;農產品企業大多為私營和民營企業,由于資金限制和管理思想保守,不能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包裝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果我們重視商品包裝,其商品附加值可大大提升,市場競爭力也會大大提高,其利潤將更加可觀。

2.包裝不精良,缺乏設計感和品牌構建

現在我國農產品生產大多還處于小作坊式的運作模式,一般農產品的包裝只停留在簡單實用的低水平上,大部分生產還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像大企業一樣有系統的規劃和模式,所以談不上包裝設計。材料的選用上,或者用傳統的紙箱,或者隨便用塑料包裝,沒有品牌,沒有產品標識,也沒有使用說明和產品介紹。這些從事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小型企業無力花大錢請專業的包裝設計師來進行農產品包裝設計,而且現有設計人員的水平沒有質的提高。對于農產品市場經濟化的需要也沒有辦法適應。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在外觀上還沒有達到現在消費者的欣賞水平,也很少考慮到甚至忽略了包裝設計在銷售中能夠起到的重要作用。導致消費者對大多數農產品包裝的印象是落后、單調,包裝上的圖案和印刷粗糙、簡單。

我國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對策

1.改善農產品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發展的趨勢是多功能化、高機能化。所謂高機能化,是指包裝高阻隔性、耐熱性、選擇透過性、保鮮性、保香、保風味、可吸濕性、抗菌性以及具有一些特殊功能的包裝材料。對于農產品,使用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環的材料,使其具備了使用功能后能夠達到焚燒利用熱能,肥化改善土壤等既不污染環境又能充分利用資源的功能。另外,使用可自行降解而且降解周期短的新型材料,避免了形成垃圾不可回收利用。對于有地域特征的農產品,地域自然材料的應用更能凸現產品的自身特點,自然材料是最常見、最普遍、無污染且能方便處理的材料。農產品有很強的地域特征,把木、竹、棉麻、草等自然材料根據地方特色合理加工運用于包裝,既能很好體現產品特色,又能減少成本。如編織的小竹簍、玉米葉等等,都能夠用來包裝農產品。

2.改善農產品包裝設計

作為產品,首先吸引消費者的便是它的包裝設計。農產品作為眾多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基礎來源,在市場的占有率是非常高的。而其包裝的審美功能往往被忽視。在市場經濟下,包裝已經從最初的使用功能為主導轉移到了以信息傳播為主導的功能上,尤其是超級市場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銷售模式,包裝自身成了“無聲的推銷員”,一個具有設計感的包裝,不但具有實用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吸引消費者在眾多商品中的傾向性。一個優秀的產品包裝設計,要充分考慮商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二者完美結合,還要圍繞材質、色彩、圖形、文字等設計要素,使包裝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對于農產品來說,要注重圖形、標志等方面的運用,使其品牌化、系列化,強調其與眾不同的特征,以區別其他同類產品。農產品的地域性特色鮮明,即使是同一品種的農產品,在不同的區域其品質也相差很大。在包裝設計時要將地域特色充分考慮進去,傳統圖形、民族元素的運用,對于樹立產品的品牌文化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3.樹立和完善品牌構建

品牌是企業和產品的核心,是質量的依托和載體。品牌構建有利于消費者識別農產品品質,提高農產品的檔次。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強、地域性明顯、易腐易爛等特點,使它的包裝品牌策略不同于其他產品而變得更加復雜。樹立品牌觀念,首先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樹立品牌意識。質量是保證,品牌是依托。在提高科技含量,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樹立品牌,形成產業鏈,是農產品發展的長遠趨勢。比如我國最大的糧油食品經銷商之一的中糧集團,就是以生產、經營農產品為主,樹立品牌,形成以農產品貿易、生物能源開發、食品生產加工為主,地產、物業、酒店經營以及金融服務等多項目的產業鏈。而中糧旗下的品牌如福臨門等也被大眾所熟知。

對我國農產品包裝設計的思考

農產品包裝需要不斷有新的知識產權、新的技術與新的產品推出,需要一批專業包裝設計人才,建立一批實力雄厚的圍繞農產品加工方面企業,設備先進,工藝精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來農產品加工的企業越來越多,專門從事農產品開發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包裝技術應該列入科技下鄉的重要內容,科技下鄉進行了多年,但是包裝技術始終不在科技下鄉的行列。想要提高農產品的包裝質量,普及農產品的包裝技術,只有利用科技的力量來提高農產品的包裝技術,讓農產品包裝遠離落后的局面,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收益。而教育也是重要的環節,要加快農產品包裝設計前進的步伐,必然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知識豐富的包裝人才,在大專院校或者職業技術學校應該開設相關課程和技術,為農產品包裝設計這個比較受人忽視的方向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國農產品的包裝推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