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以西北大學為例
作者:西北大學體育教研部 王全昌
發布時間:2012-07-10 15:10: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是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重要舉措,是保證學生“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主軸線。通過實踐探索,以期豐富高校體育教學理論。
[關鍵詞] 陜西省 高校體育教學 實踐 西北大學
基金項目:西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資助項目(Kjg10035)。
前 言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健康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學校是基礎,青少年是關鍵。只有廣大青少年學生健康素質的提高,才能夠保證全民族健康素質的提高。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學校教育中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2002年綱要的發布,學校體育的改革闊步前進。通過體育教學理念和實踐的改革,牢牢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理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和健康的體魄。
體育教學改革理論指導思想
近年來,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根據2002《綱要》、《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體育部在體育教學的改革中牢牢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圍繞著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入手,達到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目標,對體育課程教學大綱、課程內容設置、師生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教學組織形式等在原有體系下進行改革,通過多年努力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從建立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出發,實現教學與科研、課內與課外、普及與提高、群體與競賽四方面相結合,以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向立體化發展”為指導思想的體育教學改革之路。
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
1.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形成團隊協同作戰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是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所在,也是順利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關鍵所在。體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執行力度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保障和必要條件。近年來,體育教研部積極制定各種制度,鼓勵教師進行科研、培訓和對外交流,加強教師的職后培養,提高教師的創新和自主能力。現有專任教師30名,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15位,高級職稱占教師總數的60%;講師9位,占30%;助教3位,占10%。25歲~35歲9位,占30%;36歲~45歲9位,占30%;46歲~55歲10位,占33.3%;56歲以上2位,占2.7%。運動健將4人,國家級裁判4人,分別是田徑、足球和排球項目。現如今已取得碩士學位和正在學習的教師以達到14位,占部內教師總數的46.7%,極大地加強了體育部的文化氛圍和科研能力。
2.與時俱進,以人為本,重新審視體育課程的內容和標準
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增加體育課時,并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教育部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根據《綱要》的要求,對一年級學生以自然班的形式實行體育基礎課(必修課),主要以50米、中長跑、健美操、初級長拳第三路、籃球、排球為主,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理念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教育和引導。二年級實行體育選項課,打破原有班級,根據西北大學的體育場地教學設施和教師的特長,設置了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健美操、太極拳、散打搏擊等項目。同時在第二和第四學期開設了游泳必修課程,一年級蛙泳25、二年級蛙泳50的達標目標,提高學生生存技能。對一、二年級有身體殘疾的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課,以太極、氣功、導引養生等課程,為學生建立起體育健身的正確態度。三、四年級實行體育選項課(提高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和戰術能力。
2008年開始,全校開設藝術與拓展課程。2007年開始,對學生體育課程實行網絡化管理,學生實行網上選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項目和教師,進行為期一年的體育選項課。2010年體育教研部召集部內專家多次召開會議,進行探討,最終決定了一年級新的教學目的。
3.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改善學校體育基本條件
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是辦學的基本條件,是保證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物質基礎。學校現有綜合訓練館一個、400米標準田徑場3個、足球場4個、游泳池1個、籃球場、乒乓球臺、羽毛球場若干,總建設面積65559.8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4.44平方米。長安校區新建標準游泳池2個,一座現代化的田徑場地即將竣工,為了適應學生羽毛球運動的蓬勃開展,太白校區將新建塑膠羽毛球場地16個以及排球和籃球場地等,這些場地設施的增加、改進將為西北大學體育教學、訓練以及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也大大提高學生的人均場地面積。
4.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
體育部教學委員會、教學督導組,體育部領導小組委員會和教師代表等對于教研部的各項規章制度的修訂進行充分的討論,先后制定了學生體育手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西北大學關于貫徹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意見、體育課程設置與教學任務體育課常規及紀律要求、體育課成績考核要求、西北大學體育教研部教職工量化考核及績效工資發放暫行辦法、體育教研部關于師資培養與學術交流的規定等。加強教材建設,先后出版了由張又新、徐國營主持編寫的教材《體育教育與健康》等六本教材。2008年以張又新教授為主持的課程《籃球》分別獲得西北大學和陜西省級精品課程,近三年共取得西北大學重點教改課題一項,一般課題兩項。
5.以陽光體育為依托,以校體育節為導引,群體賽事為支架,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內涵,逐步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熱潮,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成立體育監測室,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的達標率在98%以上,2011年被陜西省教育廳評委“陽光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在體育教研部、校團委、學工部的領導下,由各系學生體育委員負責組織開展各種小型多樣的群體活動。1990年以來,根據國家教委的要求,配合《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的執行,我們加大了對學生的早操等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力度。在體育部室內群體訓練室的引導下,加大學生體育社團的建設力度,使學生的課內外活動真正實現一體化,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奠定了基礎。
6.全方位挖掘內涵,形成西大體育的個性和特色
個性與特色,是學校體育發展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是學校內部所具有的內在品質,只有個性和特色才能給人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才具有吸引力與擴散力。籃球是西北大學多年的傳統項目,曾在全國都獲得了較好的聲譽和榮譽。近年來,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和學工部對于籃球比賽給予了巨大的支持,體育部專人教師對學生進行裁判培訓,輔導各系籃球隊提高水平,在比賽期間具有專場的體育教師跟蹤、制裁重要場次。尤其是2011年開始,得到了著名體育品牌特步的青睞和贊助,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觀戰,提高了學校籃球的整體水平和影響力。另外每年的校藝術與拓展課程中,教研部開設的六門課程中,以健美操為主軸的課程就占到了50%。在良好的資源優勢支持下,各個院系相繼成了的系代表隊,請教師進行輔導,提高了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體藝,(2002)13號[EB].
[2]何健.河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
[3]符文康.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發展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10):1398-1398.
作者單位: 陜西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