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
作者: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王軍福 張蘭萍
發布時間:2012-07-10 20:00: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時保證難,經費落實難,遠未“全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向假期延伸,既不增加課時,又不增加經費,而又覆蓋了全體學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 高職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設計”(編號SGH10317)和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子項目——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建設階段性成果。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教社科【2011】1號文件)明確規定“完善實踐教學制度。要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然而,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薄弱甚至缺失,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此,我們必須正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積極探索對策。
正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特定內涵
實踐教學有其特定的內涵,特指校外的實踐,即走出校門,有組織地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并從中接受教育的活動。它較之于校內實踐,具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性特征,“即學生作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的一員廣泛地參與到廣闊的大自然改造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中,親自接觸和感知各種人和事,通過了解社會,從而增加對社會的生活積累,并獲得對社會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認知、體驗和感悟。在參與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1]
若在本質上把不具有“社會參與性”的實踐活動也納入社會實踐范疇,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會走向形式主義。因此,必須正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特定內涵。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課時無法保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最低課時(16個學時)根本無法保證。不僅如此,在“2+1”模式改革的壓力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最低課時(128個學時)也難以保證。
二是經費落實難。沒有制度性保障的條件下,寄希望于各高校自覺、主動地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現實。
三是遠未“全員”。從總體而言,大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看法態度端正,目的明確,成效顯著。廖日文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大學生全員參與社會實踐工作對策研究”中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除軍訓之外,你在大學期間有沒有參加過其他社會實踐”的問卷中,回答“參加過”的2349人,僅有65.2%;“沒有參加過”的1256人,要占34.8%。[2]可見,大學生社會實踐遠未“全員”。
總之,在高職院校“2+1”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時保證難;在各高校普遍壓縮辦學經費的大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落實難;而且,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遠未“全員”。有沒有既不占課時,又不增加經費,而又覆蓋全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我們需要探索新的路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
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向假期延伸,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
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向假期延伸,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種為打工體驗,一種為社會調查,二者可以任選一種。時間安排最好是大一升大二暑假期間,這是因為經過大一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暑假時間比較長,拿出2周甚至1個月時間沒問題。其意義在于:經過大一升大二暑假期間的實踐,大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企業和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在剩下的1(距離頂崗實習)到2(距離畢業)年時間里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其具體流程是:
1.大一第二學期期末前2周內(17周、18周)安排3個學時的社會實踐(調研)專題講座,由思政課教師講解打工體驗與社會調查的注意事項與寫作方法,以系為單位組織學生、分批進行。
2.暑假期間學生至少用2周時間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活動。社會實踐(調研)單位最好與所學專業有關。社會實踐(調研)單位確定后,要電話或書信告知指導教師自己從事社會實踐(調研)單位的名稱、地址、辦公電話和有關信息,由思政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
3.社會實踐(調研)活動結束后,要撰寫打工體驗或調研報告(不少于2000字)。報告的具體要求:要有時間、地點、實踐單位概況;要有打工或調研的基本情況;要有個人收獲、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數據要真實;撰寫要規范等。報告要有實踐(調研)單位的鑒定,并且加蓋實踐(調研)單位公章。
4.大二開學后一周時間內上交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5.第2周至第14周由有關教師對打工體驗或調研報告進行批閱和評比。成績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類。不合格的返回重新進行社會實踐(調研),重新撰寫報告,再次參加評審。
6.第15周或16周(大一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專題講座之前)利用3~4個學時召開二年級全體學生大會,對優秀打工體驗或調研報告進行表彰,并進行大會交流。
7.成績合格者由思政部初審、教務處復審后記1個學分,并將考核表和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存檔等。
我們認為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向假期延伸,既不增加課時,又不增加經費,而又覆蓋了全體學生,是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尤其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1]王革.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概論[M].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2]廖日文.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