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職生源逐年減少,生源質量差,畢業生就業質量就業率低的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創新教育 體育教學 理念轉變

近幾年, 五年制高職學生難教、上課不好好聽講,厭學現象嚴重;自我約束力差,紀律散漫;中途離校率高、畢業率低;就業率、就業質量不高等現象,是所有開設五年制高職專業學校的普遍反映,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五年制高職)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經過最初的紅紅火火后,也碰到了自己發展中的“瓶頸”。

筆者對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作一些粗淺的探討,供廣大高職院校教育者參考。

五年制高職“瓶頸”產生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五年制高職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致使用人單位及家長對政策不了解,對于五年制高職畢業生不認可, 是造成五年制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低、就業質量差的主要原因。

關于五年制高職培養的人才目標以及方式在社會上并沒有大力宣傳,畢業生所具備的優點無人知曉,使得用人單位對五年制高職畢業生信任度低,認為五年制高職畢業生不足以擔當重任,好的企業招聘時直接標明不招收五年制高職畢業生。

(2)大學擴招、計劃生育政策等原因,報考五年制高職的學生越來越少, 生源質量差,學不懂,是學生流失率高的最主要原因。

有些學生家長因為孩子年齡小, 較早進入社會怕學壞了,而讓孩子上了五年制高職,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孩子在學校有什么違紀或學習困難的事情聯系家長,他們也不積極配合教育學生,對孩子疏于管理,放任其發展。

(3)正牌大學本科畢業生畢業都找不到工作,更別提一個高職畢業生了,而五年制高職的學習周期較長,學生學習基礎差,不能堅持完成學業,這也是五年制高職學生流失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2.內部原因

(1)五年制高職學生年齡特點造成,五年制高職招收的大多是初中畢業后未考上高中的學生,最明顯的特點是年齡小,大多數年齡在14歲~16歲之間,處于從少年后期到青年時期過渡的青春發育期,情緒行為和心理波動性較大,觀念上、道德上容易產生錯位和傾斜。這些學生進入高職后脫離了家長的監管,面對新的環境適應能力差,對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誘惑,分辨能力差,容易偏離正確的方向。

(2)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差,面對一年不如一年的生源質量,怎么樣經過五年的學習,將其培養成社會需要的高技術應用型的人才, 學校教師和管理者對于五年制的定位在探索、思考中。

大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同時開設有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三年制高職招收高中畢業生,經歷過高考的嚴酷,升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文化基礎高,思想成熟,接受能力等各方面較初中畢業的五年制高職學生都上了一個大臺階。同時為三年制高職和五年制高職授課的老師,時間長了后,心里會產生落差,主觀上就輕視了五年制高職生,認為五年制高職學生任何一方面都比不上三年制高職生,無論是文化課還是實習、實訓都不如三年制高職生,因此在安排授課任務時都愿意為三年制學生授課,無形中造成五年制高職生所配備的師資不如三年制高職。

解決五年制高職“瓶頸”的主要途徑

1.加強五年制高職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方式、途徑提高五年制高職在社會上知名度。

五年制高職教育最初是為了適應經濟建設和生產一線對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需要和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需要而設立的, 它整體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統籌安排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在五年時間里,既保證了高職教育的文化素質要求,又達到了國際上培養同類人才專業技術課程有效學時三年以上的要求,作為未來社會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五年制教學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五年制高職已經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五年制高職具有學生及其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較低,而教育效益和回報較高的特點。

2.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善于區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3.五年制學生年齡小,情緒波動大等特點,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除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外,也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滲入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幫助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明白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犧牲一些個人的利益。

4.學校內部在管理中政策可偏向五年制高職,對為五年制高職授課的老師相應獎勵;調整放寬五年制高職學籍管理政策。

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較之實踐動手能力差,所以在前兩年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跟著老師思路走,集中思想聽講;課后復習,勤動手,多做練習,則對于理論課的學習將事半功倍。而在后三年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多動手,在實驗室、實習車間要敢于動手,熟能生巧。要讓學生敢于進取,多參加社會上的技能考試,技多不壓身,為以后的就業作好準備,也為自己以后的再學習打好基礎。

5. 教師根據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作出相應的調整,對學生的考評辦法進行相應修改,提高學生的學習以及接受能力,注重五年制高職學生動手能力的著重培養。學校可多開展一些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勢利導,發揮學生的長處,使每個學生都能人盡其才,增強其學習的決心與自信心,進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國家對五年制高職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前兩年的助學金制度以及各個學校設立的勤工儉學崗位,都保證了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離開學校。